死亡教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死亡教育 史宝欣 精品 第一节 死亡态度研究概述 一、死亡与死亡观 (一)死亡的定义 ⒈临床医学对死亡的定义 “临床死亡”的解释是:“人的身体系统,如心脏、血管、呼吸系统等停止工作。” 精品 ⒉联合国人口统计部关于死亡的定义: 联合国人口统计部的定义是:“所谓死亡,即是生命的一切征兆永久消失。”实际上,根据人类长期的经验,心脏若停止跳动超过五分钟以上,就可以确定为死亡。 精品 ⒊社会学关于死亡的定义: Kastenbaum认为:死亡也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即当一个人没有思想、没有感觉时,可称之为社会性死亡。 精品 ⒋法律上的死亡定义: 医学的死亡是宣告人为尸体,借由“死亡的诊断书”来宣告,这在社会及法律上也能产生实际效果。也就是说,法律上的死亡必须有医院开设的死亡诊断证明书,才能确立。 精品 ⒌中国古代关于死亡的定义: 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死”的注解是:“死,澌也,人所离也。”澌,各字书都有解释为“尽”,也就是水流完的意思,而其他字书尚有分、离之解。 说文解字中也说:“人归为鬼”;列子天瑞篇册说:“死者,人之终也。”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在礼记·祭法中,说:“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所以在中国古代有强烈的鬼魂崇拜及祖先崇拜的观念。 精品 ⒍西方学者关于死亡的定义: 荣格(Jung,1969)认为,生命是一个能量过程,不可回转,却直向终极目标——死亡走去;魏斯曼(Weisman,1972)认为:死亡是一个普遍全然地否定,包含了分离、寂寞、痛苦、伤害、失败、挫折与耻辱。 Schaie(1982)认为:死亡是: ⑴潜在地个人身份的结束——自我的失去,即个人无法再听、闻、尝,没有希望、快乐、悲伤等一切活生生的感觉和碰触; ⑵关系的结束,即与社会中的人、事物等一切关系的断绝。 精品 (二)死亡观 ⒈宗教对死亡的诠释 ⑴天主教的死亡观 ⑵基督教的死亡观 ⑶佛教的死亡观 ⑷道教的死亡观 ⑸伊斯兰教的死亡观 精品 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死亡观 ⑴阿拉斯加印地安人的死亡观 ⑵犹太人的死亡观 1)濒死者 ①是否告知真相 ②临终忏悔 ③聚集家人 ④不作为 ⑤拜访濒死者 2)未亡人 ①临终看护 ②个人忏悔 ③安排葬礼 ④宣泄哀伤 ⑤居丧期 精品 二、不同人群对死亡的不同反应 (一)个人对死亡的反应 ⒈不同年龄阶段的死亡态度 ⑴儿童对死亡的观念及态度 1984年,Maria Nagy做一个非常有名且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她发现儿童死亡观的发展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并且与特定的生物发展阶段有关连。 第一阶段(3岁-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死亡是暂时的,是一种旅行或者睡眠,且可以取消。对他们而言,死亡只是活动的变更。 第二阶段(5岁-9岁):此时的儿童开始了解死亡就是终结,并将死亡拟人化,视死亡为“恶魔来把人抓走”,死亡只能发生在年纪大的老人身上,他们仍然试图逃避死亡。 最后阶段(9岁-10岁):儿童在此阶段了解死亡是人类共同性的、不可避免和终结性的事情,他们对死亡的概念已经趋向真实,而且他们对世界的一般印象也趋向真实。 精品 ⑵青少年的死亡及濒死的态度 青春期的青少年,有极大潜在的不稳定性和分裂的情绪,容易带来较大的死亡焦虑感。青少年时期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会影响个人处理往后生活的问题及个人行为。因为青少年的旺盛生命力,他们不会想到死亡,况且死亡对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因此,青少年很少思索死亡。 精品 ⑶成人和老年人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 1)成年人 成年初期,人们不能再否认自己及所爱的人终将会死亡的事实,并也体认到死亡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人的身上。因此成人有逃避或漠视死亡事件的倾向。刚成年的人会思考生命的真实意义及目的,也了解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也无法接受英年早逝的事件。刚成年的人似乎有较少的原因去深思死亡,因为死对他们的威胁似乎还很遥远。 精品 在成年阶段的生活,因以希望、抱负、挑战及追求成功为生活重心,故这也隐含着处理濒死或死亡时,可能会产生愤怒、失望、挫败和绝望。成年中期阶段(大约40岁到50岁)仍然会承继先前发展的经验所型塑的生活方式。Katy在研究中发现,成年中期的人要比成年初期及成年后期的人更怕死亡。 精品 2)老年人 老年时期通常面临四方面的变迁:①为经济来源与所得方面;②为社会角色与人际关系方面;③心理与精神状态方面;④身体健康方面。这些变迁,使老年人面临极大的困境。人们通常以为老人比年轻人更害怕死亡。 精品 ⒉濒死者在面对死亡时所产生反应 ⑴五种典型反应 1)依赖 2)愤怒 3)自尊的丧失 4)罪恶感 5)丧失人生乐趣 精品 ⑵抗衡模式 Shneidman以五位死于癌症的病人为例,来说明一般人对死亡所采取的抗衡模式: 第一种是“拖延者”,他们不愿意死,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