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三元杂剧.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杂剧 一、元杂剧的起源   概念:元杂剧是我国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并产生了众多作家和大量文学剧本的戏剧样式。当时也有人称它为“传奇”,或者把它和散曲一起称为“北曲”。    后世为了区别于自唐就已出现的泛称各类说唱表演艺术为“杂剧”概念,也是为了区别于宋、金杂剧的体制,通常就称它为元杂剧、元曲或北杂剧。 二、 杂剧的体制 折、楔xiē子和本    元杂剧剧本结构通常分为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个别作品也有一本分五折、六折,还有一些作品用两个楔子。   一折一场景:如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只有一个场景:杜家妓院。   一折二场景:《望江亭》第一折就有两个场景:清安观观内和观外。   一折三场景:《窦娥冤》第一折却有三个场景:赛卢医药铺、从药铺到‘‘庄上’’的荒僻所在和蔡婆婆家。     楔子:楔子的篇幅比折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交代剧情开端,起“序幕”的作用,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脉剧情的作用。  唱词(曲文)   元杂剧剧本中通常注明“唱”(唱词)、“云”(宾白)和“科(介)”(表情,动作)。这三者交相配合,起到刻划人物,表现剧情的作用。 角色:    元杂剧中角色基本上可分三大类:末、旦、净。    末:分正末、冲末和小末等。    旦:分正旦、外旦和搽旦等。     末本: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 如《汉宫秋》是末本,汉元帝的脚色是正末,四折唱词就由汉元帝一人主唱。 旦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小曲”或“曲尾”:作为对一个角色主唱的补充,也是为了丰富剧情,有些剧本中也安排正末、正旦以外的脚色的唱词,或是净,或是搽旦,或是小末,这类唱词通常放在一折中的套曲之前或后,一般和套曲不同韵,甚至不同宫调。     如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南吕套曲前,试官(净扮)唱一支[醉太平]曲,方唱之际,说道:“我有一个小曲儿,唤做[醉太平],我唱来与你送行者”。      宾白   元杂剧剧本的云白,被称为“宾白”。 在后世戏曲中也叫“道白”或“说白”。    前人对杂剧中的宾白大致有两种解释: 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 单宇《菊坡丛话》:“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前者是在杂剧注重歌唱的前提下所作的推测性解释,后者是从训诂角度作的考订性说明。可能后者说法比较正确。 韵白: 包括上场诗(或叫定场诗)和下场诗,一般四句或八句,也有二句的,又可叫上场对、下场对。如《汉宫秋》第一折王嫱出场先念上场诗:   一日承宣入上阳,十年未得见君王。   良宵寂寂谁来伴,唯有琵琶引兴长。  第四折汉元帝下场诗:   叶落深宫雁叫时,梦回孤枕夜相思。   虽然青塚人何在,还为蛾眉斩画师。    散白: 带云:是脚色在歌唱时插入说白,起串联解释唱词的作用。 背云:即现代戏剧中的“旁白”,又叫“内心白”,把“暗想”交代给观众。 内云:是脚色在未上场之前在后台和台上的脚色对话,还有的是台上脚色和后台人员对话。    如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佛印和尚要行者置备酒肉款待苏东坡,行者向着后台说:“山下俗道人家,有一百八十多斤的猪,宰一口儿”,于是出现“内云”:“忒大没有”,后又有“内云”:“忒小没有”。这“内云”代表不出场的“俗道人家”说话。 科(介) 通常指唱、白以外的动作。   《南词叙录》:“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又说:“以科字作介字,非科介有异也”。     实际上,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被封为明妃后,“做谢恩科”。这里当有跪拜动作。    二是表示人物表情,《汉宫秋》第一折写毛延寿定计,注明“做忖科”;第三折写汉元帝送别王嫱时,“与旦打悲科”,表示两人都作出悲伤的表情动作。       三是表示武打动作,如高文秀《襄阳会》第四折前楔子写张飞与曹仁交战,“调阵子一遭科”;写刘封、糜竺、糜芳和张飞一起杀向曹军,“四将作混战科”。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写燕青痛打杨衙内,“做打杨衙内科”、“杨衙内打斛斗科”,也属武打动作。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如《梧桐雨》第二折写杨玉环演舞,“正旦做舞科,众乐撺掇科”。    除这四类外,还有一类指剧中需要的音响效果,如《汉宫秋》第四折连续出现五次“雁叫科”,《荐福碑》第三折写雷轰石碑,有“内做雷声科”,即后台作打雷的音响效果。    元杂剧剧本已包含戏曲演出的全部要素“唱”“念”“做”“打”。 三、元杂剧的繁荣 主要原因: 一、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广泛性)和商业化 二、众多的知识分子从事或参与 三、大批著名演员的出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