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迟子建创作中的死亡书写-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docxVIP

论迟子建创作中的死亡书写-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II III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III 引言1 第一章 聚焦日常生活的恒常死亡观 4 第一节 生命的必然命运 4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聚焦 6 第三节 恒常的死亡观 8 第二章 通往人生归宿地的条条大道 11 第一节 被杀者与杀人者的互相观照 11 第二节 自杀的三种类型 15 第三节 自然死亡 19 第三章 死后世界的建构 23 第一节 梦中的灵魂 23 第二节 聆听灵魂的独语 25 第三节 与灵魂对话 27 第四章 死亡书写的意义 30 第一节 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30 第二节 指向两性和谐 33 第三节 考量复杂的人性 35 结语38 注释39 参考文献42 附录44 在学期间论文发表情况51 后记52 PAGE PAGE 10 引言 迟子建从 20 世纪 1983 年开始写作,已发表的文学作品有五百余万字,出版 了六十余部小说单行本,多部散文随笔集和多卷作品选集。部分作品还有英、法、 日、意大利等海外译本。她是一名置身于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这个文化背景与文 化语境中的作家,其作品很难被归入到某一文学思潮或流派中。她坚持创作二十 多年,优雅地在思潮的边缘滑行,不愿意被贴上任何时尚的标签,固守着人文关 怀的写作信仰。她曾三获鲁迅文学奖,两获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学奖,一次 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最新的一部长篇小说《白雪乌鸦》还获得了 2010 年 人民文学奖,分量十足的荣誉让她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实力派 作家之一。 迟子建及其创作甚少出现在当代经典的文学史中,近年来评论界和读者对迟 子建的关注和研究却越来越多。迟子建的创作主要有散文和小说,评论界对她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创作方面。对迟子建散文的研究可分成以下几方面:一是从 内容上分类,分成追忆性散文、关于创作的散文、描绘世相百态的散文、游记四 类;二是从题材上论述她的散文以地域世俗风情取胜,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域 文化气息;三是从风格上论述她对生活刹那间顿悟出生命的内在质感,体现出伤 怀之美;四是从语言上分析她的语言充满色彩美,大自然的普通万物在她绘色的 文字表达中变得鲜活灵动、色彩斑斓,此外,她的文字还充满了理性与智性。 对迟子建小说创作进行研究的论文成果非常丰厚。众多的研究者认为迟子建 的小说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描绘了东北地区生命存在的民间形式,在北国冰天 雪地间执着地讲述故乡的故事。在小说意象方面,研究者主要把作品中出现的意 象分为自然意象和动物意象,自然意象以月光、月夜、河流、白雪、菜园、坟墓 为主,动物意象则是以狗、羊、乌鸦、马、牛等为主,营造出一个个令人遐思翩 翩的意境。小说人物方面,研究者主要从迟子建笔下的儿童形象、女性形象、傻 子形象、老人形象等进行研究,她笔下的小人物活出了本真的性格,人性在她的 笔下五光十色,表达了作者对普通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肯定,以她特有的虔诚 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引导人们在自审中自省,向着善与美的方向发展。也有不少研 究者从叙述策略方面着手,发掘迟子建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其中儿童视角、女性 视角、傻子视角比较突出,叙述视角的研究更体现出迟子建的人文情怀。从文化 这个维度进行研究,是近年兴起的一个角度,特别是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萨满 教文化对迟子建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还有的研究者从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 生态批评、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学等方面进行研究。 迟子建的文字晶莹明亮,坚韧中带有温润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流转,文字间 的思想渐渐走向深刻。在她的文学世界里,始终弥漫着一股幽幽的死亡声息。死 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迟子建在创作中始终执着于对死亡的书写。不少 的评论者注意到迟子建创作中的死亡情节,方守金的《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 是第一本研究迟子建的专著,他在著作里专门用一章论述了迟子建作品中“浓重 而练达的死亡意识”,[1]认为迟子建的死亡情节与其人生体验有很大的关系,作 品中死亡因素的运用是出于情节或嗟叹生老病死、爱情悲剧的需要,是对亲人的 追忆和怀想,是对人的生存方式和情感生活的关注。他认为迟子建对彼岸世界的 书写源于“死亡不啻是一种净化,冥河之水甚至可以把那些丑恶冷漠的心冲洗干 净”[2]。有的评论者是从迟子建人生中经历的死亡体验着手,特别是“父亲之死”、 “丈夫之死”来研究迟子建部分作品中对死亡书写的钟爱,有的评论者从人物的 “偶然的死亡”与“必然死亡”这两种死亡方式来进行研究,认为死亡是对生命 意识的召唤和人性情感的救赎,书写死亡是为了超越死亡,实现生命力的张扬和 人性尊严的苏醒。有的评论者在死亡意识及生死观方面把迟子建与萧红进行比较 分析,认为萧红的生死观往往带有浓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