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研修.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研修 在线研讨公告   ◆ 研讨话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设计   ◆ 研讨时间:2008年7月15日19∶30~21∶30时(晚7∶30~9∶30)   ◆ 研讨地址: 48/bbs/bookforum/View.aspx?fId=2356&aId=73007&pf=1   ◆ 研讨专家:朱汉国、赵亚夫、聂幼犁、任鹏杰、黄牧航等历史课程团队主持专家及核心人员   为了让讨论更集中一些,本次在线研讨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准确理解历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的内涵;   2.以“文艺复兴”一课为例,谈三维目标的体现与落实;   3.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处理好“目标预设”与“问题生成”;   4.有效教学——历史教学设计追求什么样的目标?  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2008年第4期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同时发布] /userlog6/80343/index.shtml [“中学历史课程网”同时发布] ◆ 主  编:朱汉国 赵亚夫 ◆ 执行主编:聂幼犁 任鹏杰  ◆ 编  委:朱汉国 赵亚夫 聂幼犁 任鹏杰 李惠军 黄牧航 张汉林 何成刚 张斌平 王 磊 夏辉辉 张振鸿 李 杰 沈为慧 吕准能 张才能 王 涛    ◆ 本期责编:任鹏杰 黄牧航 何成刚   目 录 ◎ 编者寄语 ◎ 走向新历史课程/黄牧航 ◎ 案例研修 ◎ 案例推荐一/ xjylllp2007@ 案例推荐二/“佚名”老师 案例推荐三/“佚名”老师 案例推荐四/“佚名”老师 案例推荐五/朱清玲 ◎ 作业点评 ◎ 李 伟作业/张斌平点评 陈向行作业/张斌平点评 张娟娟作业/吕准能点评 寇雪娟作业/王 磊点评 王俊宇作业/王 磊点评 ◎ 互动问答 ◎ 如何解决专题体系中的时序问题?/冯丽芳【黄牧航答】 ◎ 研修感言 ◎ 学科联系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Syl(学员) 谨防生成性资源的流失/王 涛 ◎ 团队公告 ◎ 新开公共电子信箱敬告学员/历史课程专家团队 ◎ 特别链接 ◎ 2007年《全国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 ● 编者寄语 ☆☆☆ 走向新历史课程 · 黄牧航 · 黄牧航教授(站立者)与任鹏杰主编正在商量《简报》事宜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他要面对的问题很多,但有三个基本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教什么?如何教?持什么观念去教?这是新旧课程都共同面对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解答,也就成为了新旧课程的重要分野。 我们先谈第一个问题。在旧课程中,历史教材是中学师生的“圣经”,是教与学的惟一资源,而任何为教材服务的资源我们都称之为教辅材料,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学好教材。这种学好历史教材就是学好历史的观念,反映到教学和命题中就是一种“依纲靠本”的思想,认为只有在考纲和教材中呈现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因此,为了拉开考生的差距,过去的考试命题也就慢慢走进了不惜从教材的偏角、冷角、死角中去寻找考点的死胡同。而新课程认为,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教材仍然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绝对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的学识、同学的特长、校园和社区的文化、图书馆、博物馆和网络的资源都是我们历史教学的知识来源。如果说,在旧课程中,我们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教材在转,那么在新课程中,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该以课程为中心。新的“课程观”取替旧的“教材观”就是新旧课程的重要差异。 接下来是如何教的问题。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死记硬背是学好历史的不二法门,而在新课程中,我们提倡“为理解而教”。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包括解释能力和评价能力。所谓解释,指的是参照已知的事物来说明未知的事物,从而使未知的事物变得可以理解。就历史学科而言,它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历史事物的前因后果或发展规律作出说明。所谓评价,指的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对事物进行评价之前,我们先得有一个标准,明确何谓好何谓坏,何谓先进何谓落后,然后再把这个标准套在被评价事物的身上。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我们有重评价、轻解释的倾向;而对于评价,又有重视专家学者的评价、教科书的评价而轻视学生个人评价的倾向。这都是需要慢慢纠正的。解释的多样化、评价的多元化应该是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 历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学,完全有待我们从解释和评价的层面上给予它生命。但是,这些解释和评价必须是经过学生的头脑思考出来的,而不是鹦鹉学舌地背诵别人的结论,这也是有效历史教学和无效历史教学的重要分水岭。新课程所强调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其实都是要求学生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来消化所学的知识,也就是真真正正地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最后是持什么观念去教的问题。在旧课程中,学生能够记住很多的历史知识,但他们并不太清楚记住这些历史知识有什么用。新课程很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历史知识具有帮助人们认识现实社会的功能。

文档评论(0)

150****0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