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赏析 “天上金童玉女身,玉帝驾前二童人,经常嬉笑动凡心,罚落红尘做凡人。”——花牌梁祝(山歌调) “梁祝”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提倡求职、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梁祝传说和以梁祝传说为内容的其他艺术形式所展现的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先生在2002年5月1日召开的梁祝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辞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美丽的爱情故事,她表达了聪明善良的中国人民纯真的感情和美好的理想。她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一百多年前在东南亚就已经广为流传。艺术家们把梁祝演绎成完美的电影、戏剧,使全世界的观众都为梁祝文化的魅力所陶醉。”并表示将《梁祝文化大观》巨著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送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 理想婚恋的知识诉求 梁祝传说的演变过程中,虽然在历代的口传及各类一书中会附会增饰了不少新的传闻情节,但是女扮男装游学,自产生以来基本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祝英台女扮男装游学,是梁祝传说情节的开端,也是梁祝“生死恋”的起点。祝英台为什么要外出游学?这往往是历代梁祝传说研究中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应予重视并赋予新的认识。 游学,不仅是情节层面上为两人相遇相恋而设置的一个契机,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当地民众,尤其是女性对理想婚姻爱情的知识诉求。东晋以来,梁祝传说地,上学社会风气的滥觞,激扬着女性文化生命内在的情感指向:理想的丈夫不是只是肤浅的有钱人,而是读书好有发展的知识分子;理想的婚姻,不仅是传统的郎才女貌,而且有着女子自强、求知、成材的欲望。 这种源于梁祝传说的求知精神对于好学风气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吴越地区的人才培养、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传统民间婚姻的自由追求 绝大多数的梁祝传说,对两人同窗生情到誓言结婚的感情,都有尽情的渲染和铺垫,为梁祝“生死恋”奠定了感情基调。“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不少学者将两人至死不渝的爱情作为反封建婚姻的主旋律宣传,是有巨大的积极地时代社会意义的。然而,系推敲,似尚有不够准确之处。笔者认为,梁祝传说之所以能如此动人,如此引起人们的共鸣,最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婚约理念婚姻模式下的生死恋情。 这种婚恋模式的做法是:男女互相了解,甚至产生爱情之后,在经过形式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结婚姻关系,既不违背传统礼俗,又反映了青年男女的意志。 梁祝传说反映的正是这种民间婚约理念和模式。祝英台身上的确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如“化妆求学”、“吊孝哭灵”、“祭坟化蝶”等,但她并没有摆脱“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樊篱。与梁山伯三年同窗同床,虽然深深的爱上了梁山伯,但不敢越雷池一步;她还是要求梁山伯到祝家庄来明媒正娶,当父亲将她许配给马家时,也没有勇气正面反抗。因此,说梁山伯追求爱情自由可以,但说他反抗封建婚姻制度则有些勉强。 梁祝传说真正的震撼力,不在彻底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在于民间婚约的婚姻模式未能实现。其中表达的信息是:这种民间婚约婚姻模式在实行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的,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甚至要以声明为代价。 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 梁祝传说在流传中,衍化出生死相随、“合冢化蝶”的结局,给人以极其强烈的情感震撼。它艺术的展现了千百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越地民众强烈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将传说包涵的文化精神,推向了更高的层面。 梁祝文化所呈现的精神不仅在过去有着积极的意义,时至今日,对于经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我们应该积极抢救保护濒临消亡的梁祝传说和梁祝文化,让梁祝文化世世代代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下去。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