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工程分级课件.ppt

岩体工程分级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1 概述 9.2 岩石分类 9.3 岩体分类 9.4 岩体工程分级方法 9.5 系统聚类分级法 9.6 岩体质量指标M分级法 9.1 概述 研究现状与历史 1907年,苏联学者M.M.普罗托季雅可诺夫提出坚固性系数概念; 1950‘s,日本学者提出龟裂系数Kv 1960’s,伊利诺斯(Illinois)大学提出RQD方法; 1970‘s年代中期,挪威学者提出岩体质量的Q方法 1980‘s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灰色系统方法,系统论方法.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1 概述 岩体工程分级的目的和意义: 1)岩体工程建设投资的主要依据之一; 2)是现场进行科学管理与正确评价经济效益的有力工具之一; 3)分级是研究岩土工程稳定性的必要基础 岩土工程分级的基本原则: 1)分级的目的与使用对象; 2)一般分为5个级,再细分2--4个亚级; 定量分级中,其指标量值的变化,多采用几何级数来反映,级数的公比为1.2--1.4,特性变化范围在10-30倍之间.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1 概述 分级的类别: 通用的分级---主要供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使用; 专用的分级---主要供技术部门管理和现场实施.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2 岩石分类 9.2.1 普氏坚固性系数分级法 1907年,苏联学者M.M.普罗托季雅可诺夫提出坚固性系数概念. 坚固性系数是反映岩石在各种外力(钻孔、爆破、冲刷等)作用下破坏难易程度的抽象概念. 分级指标: f=Rc/10 Rc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 讨论:该法简单,被广泛采用; 但单一的强度指标难以反映岩体工程的各方面,经常有不切合实际之处。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2.1 普氏坚固性系数分级法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2.1 普氏坚固性系数分级法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2 岩石分类 9.2.2 迪尔--米勒分类法 1966年,Deere和Miller建议的标准 分类指标:1)抗压强度Rc; 2)模量比:Et/Rc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2.2 迪尔--米勒分类法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3 岩体分类 9.3.1 分类方法概览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3 岩体分类 9.3.1 分类方法概览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3 岩体分类 9.3.2 RQD分级法 1964年由美国Illinos大学Deere提出, RQD定义为岩芯中长度等于或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总长度之比。 讨论:RQD指标反映了岩体各种结构面切割的程度,又可以在钻探过程中获得,被广泛应用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3 岩体分类 9.3.3 南非地质力学分级法(CSIR法) 南非Bieniawski博士于1973-1975年提出。 分级指标:岩块单轴抗压强度;RQD指标;节理间距与状态,岩石隧道涌水量等 方法:采用加权方法,并考虑裂隙产状的修正,给出岩体工程围岩分类. 讨论:优点:给出了定量分级指标; 缺点:必须依赖于有经验的地质人员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3 岩体分类 9.3.3 南非地质力学分级法(CSIR法)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3 岩体分类 9.3.3 南非地质力学分级法(CSIR法)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3 岩体分类 9.3.4 缪勒分类法 发展:Muller、Hofman1970年提出,它沿用了Terzaghi、Stini等的途径,故又称为Salzburg School分类。 分类指标:1)完整岩块的强度;2)节理状态;3)水;4)巷道的临空跨度;5)节理连续度; X=K/A,A--考察剖面的面积,K--考察剖面上由于节理存在而不连续的面积。 当 X=1 全部不连续, X=0 全部连续; X=0.5, 50%的面积不连续 优缺点: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3 岩体分类 9.3.4 缪勒分类法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3 岩体分类 9.3.4 缪勒分类法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3 岩体分类 9.3.5 Q分类法(NGI法) 发展:1974年,挪威学者N.巴顿,R.利恩与R.伦德提出Q分类法. 分类指标:1)RQD;2)节理组数Jn;3)节理面粗糙度Jr;4)节理蚀变程度Ja;5)裂隙水影响因素Jw,6)地应力影响因素SRF; 计算公式: Q值大,岩体质量好,变化范围:0.001--1000; 第 9 章 岩体工程分级 9.4 岩体工程分级方法 9.4.1 分级的三要素确定 1)分级挡数;2)分级界限;3)分级判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y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装饰装修木工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装饰装修木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