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3、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教法分析 三、学法分析 四、教学综合设计 1、课前准备 2、教学过程 3、巩固新课 4、课后小结 五、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是《思想品德》(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人格尊严权的内涵,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本课时将进一步具体说明其中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使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 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姓名权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反思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不良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与肖像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肖像和姓名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两大外在标志;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 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 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依据: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认知 较差,在生活中侵犯他人此类权利的事情以及自身权利 被他人侵犯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出于好奇好玩、 不懂尊重他人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网络上恶意损毁 丑化和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教育 学生重视和维护他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学法分析 1、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品等一系列活动及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体验学习法:通过玩游戏和小品演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法律的兴趣 ,更有助于情感的理解与升华。 教学综合设计: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一、我有肖像权 1、肖像的含义及作用 2、肖像权的含义及内容 3、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后果 4、依法维护肖像权 二、维护姓名权 1、姓名的含义及其作用 2、姓名权的具体权益 3、侵犯姓名权的具体行为 4、依法维护姓名权 名人图片欣赏 2、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具体包括: 3、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 (1)不当利用他人肖像 (2)恶意侮辱他人肖像 (3)擅自创制他人肖像 4、加强自己的维权意识 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我的姓名我做主  俗话说“不怕生错命,就怕起错名”。很多家长为给孩子取名可谓煞费苦心。一位家长为自己的双胞胎儿子分别取名为:“钟共”、“钟央”。一位周先生将自己女儿取名叫周蒽莱。赵先生,是电脑程序员,给孩子取名叫“赵.COM”。李先生是教师,夫人也是老师,于是起名叫“园丁四郎”。 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不干涉他人决定姓名 ★不干涉他人使用姓名 ★不干涉他人更改姓名 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的困惑?   我是一名部队业余摄影爱好者,前几天在一公园游玩时,发现几个女青年边吃东西边把果皮扔在地上,我立即按动快门。不料她们立即围过来,要我立即将底片曝光,说如果一旦报社刊登,就告我侵犯肖像权,我不同意。现在照片已冲洗好了,我很矛盾,担心一旦投稿,是否会吃官司?为什么? 根据民法通则第100条的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9 条规定,盗用、假冒他人名义,以函、电等方式进行欺骗或者愚弄他人,并使其财产,名誉受到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 * * 奎洋中学 郑惠贞 1、问题教学法: 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调查分析法: 通过学生对周围侵权现象的发现与调查,了解现实生活中种种侵权行为,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