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的方法和步骤——王阳明德育思想探微.doc

致良知的方法和步骤——王阳明德育思想探微.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致良知的方法和步骤——王阳明德育思想探微 第2卷第8期 2007年8月 中囝德育 ChineseJournaIofMoraIEducation VoI.2,No.8 Aug.2007 x. 东方道蕾传统 致良知的方法和步骤 —— 王阳明德育思想探微 赖忠先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致良知就是依良心而行,也即存善去恶,其实质就是除去私欲习气,扩充现成良知,恢复本体 良知.为善,去恶,去闲思杂虑,去为善去恶之念这四点,既是致良知的方法又是步骤.致良知说对今天道 德教育的启示是,道德教育只有从一个人的内心意识(良知,良心)开始,才是真正的,最深刻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良知;私欲;致良知;为善去恶 [中图分类号]G4O一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010(2007)08--0056--04 中国古代教育一直以道德教育为主体,一部中 国古代教育史,就其主流和实质而言,即是一部道德 教育思想史.其中,王阳明的德育思想颇具特色,并 富有操作性,对于我们今天改善德育工作具有较大 启示. 阳明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和中国古代教育 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阳明 学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阳明学研 究的经典之作——陈来先生的《有无之境》和杨国荣 先生的《心学之思》,对良知和致良知的内涵分析得 极其深刻.但遗憾的是,学术界对致良知说的研究 多侧重学理的角度,而对于致良知的具体做法则鲜 有阐发.例如,陈来先生指出:如果说朱子格物 观念的要点是即物穷理至极的话,阳明的致 知观念也有三个要点,即扩充至极实行. 杨国荣先生指出:综合起来看……致良知既表现为 从先天的道德本原走向现实的德性,又意味着化本 然之知为明觉之知(不断达到对良知的自觉意 识).[2这些结论是正确的,但良知到底应当如何 扩充,实行,如何从本原走向现实,从本然之知变 为明觉之知,则不得其详.笔者不揣浅陋,在初步 阐发良知概念和致良知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作为 一 种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致良知学如何教导人们 为善去恶,提供了可操作的致良知的方法和步骤. 一 ,致良知即依良知而行 王阳明说:学者真能见得良知本体,昭明洞彻, 是是非非,莫非天则.[.其弟子王龙溪说:及居夷 三载,动忍增益,始超然有悟于良知之旨.无内外, 无精粗,一体浑然,是即所谓未发之中也.在王阳 明看来,良知(或日本体良知,良知本体,心之本体, [收稿日期]200706—01 [作者简介]赖忠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辑,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 ~ 56— 心体)是没有人我之别和主客观之分的;是天地万物 与我浑然一体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是光明 的;是常觉常照的;是知是知非的;是天理……这样 一 个充满天理的心体,才是一个人的真正自我: 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原无非礼,这个便是汝 之真己.这个真己是躯壳的主宰.~[5136以阳明学的 立场,良知不但是真实的自我,而且是道德的本原和 道德行为的源头;只有体认到这一真己,才会有真 正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本体良知是人心的本来面目.人们之所以发现 不了它,是因为被私欲习气蔽塞了.私欲并不是生 来就有的,不属于心之本体,而是执着于躯体,一切 从躯体出发才产生的.按照阳明心学,私欲指的是 与良知相违背的一切不正当的欲望,态度,要求,如 仇恨,邪恶,恼怒,骄傲,贪心,淫念,嫉妒等.正如乌 云虽能遮住太阳,但并不能完全遮住阳光一样,私欲 习气也不能完全遮蔽良知本体的光辉.这个从私欲 的乌云中透露出来的一丝光辉,就是知是知非,知善 知恶之心,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即便一个恶棍也会不 时感觉到是非之心对自己的谴责.这就是常人说的 良心(或日良知).因为它是每个人反省自心当即 体验得到的,所以又称之为现成良知(王龙溪语). 王阳明说:尔那一点良知(指现成良知,即良心),是 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 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 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 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6]9可见,致良知就 是依良心而行,也即存善去恶,其实质就是除去私欲 习气,扩充现成良知,恢复本体良知.良心是人们言 行的准则.只有它,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 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它认为是对的,善的, 就踏踏实实地照着去做;它认为是错的,恶的,就坚 决不去做.一个人的言行可以瞒得过所有人,却欺 骗不了它;若不依它指示的去做,它就会感到不安; 总是不依它的指示去做,而按私欲的指示去做,则它 会变得越来越微弱,私欲越来越强大. 有人认为应先学知识,明白道理,良知才能分辨 善恶,知道如何去做.王阳明则认为:若只是温清 之节,奉养之宜,可一El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