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影响(3000字左右) 发生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多年来一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焦点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及专著,争论也是一直不断。本文将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与分析,并结合一些学者的观点来对其影响再进行一下浅谈。 一、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活动 首先,回顾下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活动。此次马戛尔尼访华,是资产阶级革命后,西方第一次大规模的访华。1792年9,英王乔治三氏于18世纪末(1792)为了发展其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派遣马戛尔尼勋爵(1837-1806年)为特命全权大使率领400多人的船队来华,借为乾隆帝贺70寿辰,提出在中国沿海设立贸易港口,在北京常驻使节等等要求。但马嘎尔尼使团来华后,遭遇“礼仪之争”,在是否需要磕头的问题争执不休,因此会谈就此不欢而散,其结局,马戛尔尼使华所提出的贸易通商要求被清政府谢绝,并在结束祝寿典礼后一再被催促起程归国。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无功而返。于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9月6日回达两年前始发港普利茅斯港,马戛尔尼结束了他的使华之行。这次马戛尔尼的中国之行,颇有些狼狈,正如马戛尔尼的随员安德逊所说的:“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1 以上为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大致事件简述。至于它的结局,我们采取马戛尔尼访华失败说,对于马戛尔尼访华的失败,主要有三种范式。其一为现代性范式。其二,文明冲突范式。其三,后现代主义范式。在这里不再一一解释,这三种范式可以从关于马戛尔尼访华几本典型的著作中获得,如著作《历史之岛》([美]马歇尔?萨林斯Sahlins?M,2003,368)、《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法]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1995),以及《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美]何伟亚James L?Hevia,2002)等。三本著作还分别从人类学,文献研究,以及中西交流的不同角度讨论这个近代史上赋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本文不打算对这三种范式一一解释述说了。只想在这些著作的基础上再结合笔者自身的理解,对历史事件的影响进行下浅谈。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影响 说起影响,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就是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开始并不得到重视,但时过境迁之后,却深深的影响着后世。1793年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或许就是类似的一件事,它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我们就对它的影响进行浅谈。 第一,西方人开始了对中国形象的修正和对中国态度的改变。 经过1793 年英国对中国的印象清晰了,也改变了。首先,中国军事设施的落后让马戛尔尼看清楚了清政府的实力。此时的清朝承平已久,军备废弛,国防设施陈旧。其次,清朝的官僚制度让马戛尔尼看过了清政府浮华背后的隐忧。官吏只会迎合上级而不顾百姓生死,不计成本的挥霍百姓钱财。再次,清政府办事的自负和不务实、浮夸让马戛尔尼更加轻视中国。清政府为了显示天朝的物产丰盈,招待使团的物品过于丰盛且全部免费提供。“规定使团在北京的每日用费是一千五百两银子,以当时的物价而论决不可能有如此高的花费。这些不但没有使英国使团“朝服”,反而让英国人看到了中国人办事的浮夸浪费和务虚不务实,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外强中干的中国”。2 此次马嘎尔尼使团回英国后,他们通过对自身在华的回忆及记述,向英国人乃至欧洲人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这对于对中国向往有加的西方人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原先的中国神话形象开始完全颠覆,代之出现的是一个名不符实的国家,即落后的现实同高级声望不相符的国家。西方人开始对中国形象进行修正,正如阿兰·佩雷菲特所认为:“英国使团所反映的对中国的看法预示着西方在19世纪对中国的态度。马戛而尼使团在西方与远东的关系中是个转折点。它既是一个终点,又是一个起点。它结束了一个世纪来的外交与商业上的接近;它在西方人中开始了对中国形象的一个修正阶段。”。评价与态度也开始改变,马嘎尔尼更是在1793年访华后,说:“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十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十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3他毫不留情地戳穿了“盛世”的神话,看出“盛世”背面的败亡之兆,认为中国只是一个“泥足巨人”,很容易被打倒在地。自此,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使欧洲人对中国的观点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第二,它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前面第一点说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使欧洲人对中国的观点发生根本性的转折,他们认为只不过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