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_带下病.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指每月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乳房胀痛,或乳头胀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称为经行乳房胀痛。 [证 候]经前或经行乳房胀满疼痛,甚则痛不可触衣,精神抑郁,时欲叹息,小腹胀痛,经行不畅,血色黯红,胸闷胁胀。苔薄白,脉弦。 肝气郁结证 [治 法]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 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橘叶、川楝子。 柴胡 枳壳 香附 陈皮 芍药 川芎 炙甘草。 肝气郁结证 [证 候]经前或经期两乳作胀作痛,乳房柔软无块,经后消失,月经量少,色淡或稍暗,耳鸣目涩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肝肾阴虚证 [治 法]滋肾益阴,疏肝止痛。 [方 药]一贯煎(《柳州医话》)加麦芽、鸡内金。 沙参 麦冬 当归 生地 川楝子 枸杞子。 肝肾阴虚证 阴痒 妇女外阴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 [证 候]阴部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外阴皮肤粗糙增厚,有抓痕,黏膜充血破溃,或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或灰白如凝乳,味腥臭;伴心烦易怒,胸胁满痛,口苦口腻,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 肝经湿热证 [治 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方药: (1)龙胆写赶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 (2)萆薢渗湿汤《医宗金鉴》: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通草、滑石。 (3)蛇床子散《中医妇科学》:蛇床子、花椒、明矾、百都、苦参。水煎,趁热先熏后坐浴。 肝经湿热证 [证 候]阴部瘙痒难忍,干涩灼热,夜间加重,或会阴部肤色变浅白,皮肤粗糙,皲裂破溃;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酸腿软,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肝肾阴虚证 [治 法]滋阴补肾,清肝止痒。 [代表方]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方药:知母、黄柏、丹皮、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泽泻、茯苓 肝肾阴虚证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中医妇科培训讲座 泰安市中医医院 中医妇科 张秀艳 带下病 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 1. 脾阳虚弱 如饮食不节、忧思劳倦,损伤脾气,脾阳虚而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成带下病。 【病因病机】 2. 肾阳不足 其人素体肾虚,或年老体衰,或久病及肾,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聚,下注任带而发为带下病;或封藏失职,阴液滑脱而致带下病。 3. 湿热下注 若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或肝气内郁,郁久化热,热与湿蒸,均可导致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损及任脉而成带下病。 4. 湿毒蕴结 如经期产后,胞脉空虚,加之下阴忽视清洁,或房室不禁,或手术受损,均能使湿毒乘虚内侵,损伤任带,秽浊之液下注,而成带下病。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多属脾阳虚。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伴畏寒肢冷,多属肾阳虚。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为湿热下注。 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恶臭难闻,属湿毒蕴结。 [证 候]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纳少便溏,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一、脾虚湿困 [治 法]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 药] 完带汤加减。腰痛者,加杜仲、鹿角胶;带下量多,日久不止者,加芡实、莲须、金樱子。 完带汤组成: 白术(30克)山药(30克)人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9克)苍术(9克)甘草(3克)陈皮(2克)黑芥穗(2克)柴胡(2克) 一、脾虚湿困 [证 候] 带下冷如蛋清,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尿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二、肾阳虚衰 [治 法] 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方 药] 内补丸加减。带下清冷如水,畏寒腹冷甚者,加艾叶、补骨脂;便溏者,加肉豆蔻、白术。 内补丸组成: 鹿茸、菟丝子、沙蒺藜、紫菀茸、黄耆、肉桂、桑螵蛸、肉苁蓉、附子(制)、茯神、白蒺藜 二、肾阳虚衰 [证 候]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豆腐渣状,伴外阴瘙痒,口苦咽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三、湿热下注 [治 法] 清热利湿止带。 [方 药] 止带方加减。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头晕耳鸣者,加苦参、黄连、柴胡;湿浊甚者,加苍术、藿香。 止带汤组成:猪苓 茯苓 车前子 泽泻 茵陈 赤芍 丹皮 黄柏 栀子 牛膝 三、湿热下注 [证 候] 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间,质粘无臭,伴阴部瘙痒,阴中灼热,五心烦热,腰酸耳鸣,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