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有效地开展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通知》、《**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方案。 一、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情况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要求,以人为本,扎实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明确了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全面完成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十二五”规划》“十有县”建设任务。实质性推进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和宣传培训,做好了突发天气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三级地质灾害预报5次。全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列入《**市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而未治理的地质灾害重要隐患点未发生明显变形,但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受强降雨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影响,仍有发生灾害的可能。 二、全市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及威胁对象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目前,我市境内存在的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为主。崩塌、滑坡、泥石流为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崂山、大泽山、小珠山、大珠山、铁镢山等山地丘陵区,在有采矿坑分布的准平原区也有崩塌分布;海(咸)水入侵为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河流入海口处的下游平原区,及平度西北部与莱州湾南岸咸水分布区邻接的地区。 (二)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1.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主要威胁区内人员和工农业生产设施,主要包括居民、游人、作业人员,城乡居民点、建筑、桥梁、道路,交通安全、水利设施、输电线路、通信光缆等。 2.海(咸)水入侵不仅制约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同时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地方病发病率增高等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强降雨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根据市气象台预测,预计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680-730毫米,正常略多;雨季于7月初开始,8月底结束,接近常年。预计有1~2个台风外围影响**地区及近海。依据我市降水的气候特点,确定我市2013年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6月15日至9月15日。期间每小时降雨量大于50mm、日降雨量大于100mm或累计过程降雨量大于150mm的时段是重点防范时段。台风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台风降雨开始时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24小时时段。对地质环境扰动强烈的工程活动,特别是切坡、采矿等活动易诱发崩塌、滑坡灾害,应当全年防范。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一)防治重点 1、崂山区王哥庄办事处青山村滑坡 2、崂山区王哥庄办事处返岭前滑坡 3、崂山风景区沿线隐患点 4、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书院水库公路旁崩塌 5、经济技术开发区积米崖港区管委会毛家沟村泥石流 6、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山子西村崩塌 7、即墨市鳌山卫镇滹沱村南部滑坡 8、即墨市鳌山卫镇李家白庙崩塌 9、平度市大泽山镇秦姑庵村北滑坡 10、平度市大泽山镇所里头泥石流 (二)工程建设施工场地、切坡建房或采矿、修路等工程活动所形成的高陡人工边坡、危岩及采空区等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场地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易发生地质灾害,为重点防范区域。 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各级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和工程建设项目业主、矿山企业必须做好防范工作。 各区市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本行政区域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预报和预防治理。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安排防灾经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对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政府既是责任主体,又是工作主体,要把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落实到区市和乡镇政府的具体领导,落实到最基层专职监测人员,确保“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 各区市政府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1〕20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和要求,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规划修编和地质灾害防灾应急工

文档评论(0)

yu8458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