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 主义改革和挫折教程文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始结束——戈尔巴乔夫背向列宁 按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改造党的指导思想,就是用西方社会民主党的那一套旧理论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在向二十八大提出的“行动纲领草案”中进一步强调:“全民的法制国家排除任何一个阶级的专政”,其实质是特指要“排除”无产阶级的专政。1990年7月2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时说,要考虑“一切理论的局限性”,其实质是说,要考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局限性”。1991年7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强调:“过去,党只承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鼓舞自己的源泉”,“现在,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库内包括国外社会主义和民主思想的一切财富”。说穿了,这些表述的本质就是要以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 政治改革的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科学社会主义 2.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思想上: ①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②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3.政党制度上: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党内和社会思想混乱, 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 苏共的领导地位被动摇;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 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苏联解体 1、开始:1991年8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 和国 联盟条约》,苏联变为松散的邦联 2、加速:“八一九”事件使苏联国家政权发 生质变 3、解体:《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4、消失:1991年12月26日,苏联消失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一、含义: 二、过程: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印有锤子和镰刀的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黯然下降,继而俄罗斯国旗冉冉升起。苏联,这个曾在国际舞台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则把苏联改死了!” 克里姆林宫 苏联解体原因再认识 材料一: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说:“造成苏联今天的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解体是从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坏了这个帝国。” 材料二: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 ——尼克松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 改革背离了社 会主义方向;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解体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 会主义方向;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民族原因; 长期以来存在的民族问题。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1)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主要特征 弊端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赫鲁晓夫 1953.9-1964.10 勃列日涅夫 1964.10-1982.11 戈尔巴乔夫 1985.3-1991.12.25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给赫鲁晓夫的信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决不能拖延了。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我们,俄罗斯,从新西兰搞肉!一无所有……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 ——《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6期 说明苏联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农业问题已经非常严峻,粮食、食品供应严重不足,改革迫在眉睫!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 2、内容: (1)经济: 农业: ①扩大自主权 ②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③垦荒和种植玉米 1、背景:P141 内容 结果 ①改革之初,连续四年大丰收 他在处理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时,缺乏理性思维和深谋远虑,往往从主观愿望和一时热情出发,甚至指望用冒险激进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

文档评论(0)

186****77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