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与人事测量S版.ppt

  1. 1、本文档共1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3 1)建立一个新的部门 (2)组织变革或引进了新流程,新技术导致工作发生了变化 (3)组织的战略计划和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 (4)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流程不畅 (5)其他人力资源活动缺乏信息基础 * * 某公司财务部经理这一职位名称上你想到了什么? * 工作权限的划分绝非简单地可以通过工作职责分析来完成,而必须依靠系统性的组织安排,在纵向和横向上根据职能定位与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在横向上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的分解,同时考虑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风险分散、责任分担等若干因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权,形成分层分类的“分权手册”。 * * * 胜任素质是处理组织发展中与人员有关的问题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操作流程,工作方法 观察法分为参与式观察, 193601940做的研究,科纳维尔的波士顿北区的街角帮。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与分析,最后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9个假装耳边会听到“砰、砰、砰”声音的人,分赴各大精神病院看病,结果无一例外地被误诊。   这个故事光听起来就有些“精神病”。在《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一书中,它被作者劳伦·斯莱特视为影响美国精神病学界发展历程的重大实验。   实验的发起者是斯坦福大学法学与心理学的荣誉教授罗森汉。1972年越战激战正酣之际,他发现自己的朋友们大多以精神疾病为借口,逃避征兵。   伪装症状似乎不难,但到底有多容易?   这个生性喜爱冒险的心理学家随即召集了8位友人,开始一场假扮精神病人的冒险之旅。   准备工作当然不能马虎,在正式行动前连续5天,他们不洗澡、不刮胡子、不刷牙,还积极训练如何才能不吃药:将胶囊及药丸塞入舌头下方的凹槽里,再转过头去,偷偷吐掉。   随后9人便在预定日期,各自前往选定的医院挂号就诊。他们约定的虚假症状是耳边一直有“砰、砰、砰”的声音。之所以刻意以这种无特殊意义的声音为症状,是因为当时的精神医学文献中,还未出现过这类案例。   他们还约定,一旦医生通知住院治疗,则立即恢复正常的状态。   很快,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公立精神病院,医生浑然不知地踏入了罗森汉的圈套,在再三询问罗森汉的幻听状况后,医生将他引入了治疗房间。   按照设计,他慌忙告诉医生自己“没再听到那个声音了”,但为时已晚,医生将温度计塞进了他的嘴里,将黑色束带套在了他的手臂上。虽然血压正常、脉搏正常、体温正常,但医生还是在医疗卡上写下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几个字。   随后的日子更让人疯狂,他每天被迫固定3次“吞入”一把桃红色的药片。幸好大多数都吐掉了,偶尔才会紧张地吞下去。   他还被要求讲述自己生活中的快乐、满足、失望等经验。尽管只有幻听症状是虚构的,他还是被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如“这位39岁的白人男性,长期以来对亲密关系抱有极度矛盾的感受”,“他自称有若干好友,但言谈间表露出对友谊的疑惑”。   住院期间,罗森汉勤写笔记,记录院中的经历,这被医护人员称为“书写行为”,即精神分裂症导致的某种偏执行为。   就在罗森汉几乎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有精神病”时,他被莫名其妙地宣布获准出院,就像当初他被迫入院一样突然。   出院后,罗森汉与散布各地的同伴碰面,发现有8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唯一的例外者也被诊断为同样严重的“躁狂抑郁型精神病”,9人平均住院治疗19天,最长52天,最短7天。   更有趣的是,很多病人似乎比医生更能辨识出他们的神智是否正常。曾有一名年轻病人偷问罗森汉,真实身份是记者还是教授。还有病人说:“你是来视察医院的。”   罗森汉提笔写下了实验中的发现。这篇题为《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的论文宛如炸弹般震撼了精神病学界。他指出,精神病学对于精神疾病的生理成因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所有诊断过程必然充斥这类误差,结论不可能严谨。   罗森汉又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医生们的错诊原理:偏见与环境会对人类的行为产生诱导作用,正如医生们先为“砰、砰、砰”安上标签,然后便以此解释之后的一切行为。更可怕的是,即使误诊,也没有人会知道。   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的精神病医生斯皮策承认,罗森汉实验一度让精神病学一蹶不振,但也因此精神病学界才开始逐渐在诊断过程中,引入更确切的病理学依据,并制定了更可量化的诊断标准。   当然,不是所有专家都能如此理智,一所精神病院的医生就曾大声宣战:“接下来的3个月,假病人随你派来,我们一眼就能看穿!”   罗森汉欣然接受了挑战,3个月过去后,医院信心满满地表示,他们共发现了41名派遣来的假病人。然而事实是,罗森汉未派一人。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美劳伦·斯莱特著郑雅方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两个方面、6个

文档评论(0)

qsp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