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依恋.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和母亲在一起时就会表现的很愉快,很开心。 当陌生人要抱他时则躲到母亲的怀里不愿离开母亲,并且对陌生人表现出退缩,怯生行为。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依恋 目录 1 依恋的定义及关系的形成 2 依恋发展的阶段 3 依恋的测量、类型及分布 4 依恋的影响因素 5 依恋理论 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在儿童及特定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正性情 绪联结。 当儿童体验到对特定的人有所依恋时,和他们在一起便 能使儿童感到愉快 在儿童难过时,只要他们出现,儿童便会得到安慰 依恋如何形成 依恋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主要是建立在婴儿安全需求的基础上 养育条件的存在是依恋形成的首要前提 情绪的发展和认知机能的提高是依恋形成的基础 依恋形成于婴儿6-8个月,分离焦虑和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 依恋发展的阶段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伙伴关系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前依恋期 出生~2、3个月 以婴儿所发出的各种信号的发展为标志 婴儿从出生起开始用哭泣信号来发动与他人的联系 第二个月开始则用微笑来进行联系 对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缺乏辨别不同个体的能力 所有人与婴儿接触,如拥抱、与他说话,都能引起他兴奋 未形成对任何人(包括母亲)的偏爱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依恋关系建立期 3~6个月 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 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 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这种反应则少一些 对陌生人这些反应更少,但是此时婴儿还没出现怯生 第三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依恋关系确立期 6个月~3岁 开始对母亲依恋,出现分离焦虑 母亲离开时,开始通过哭喊表示抗议 (视频) 母亲在时,则安心地玩,探索环境,将其作为安全基地 出现怯生现象,对陌生人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警惕、戒备和退缩 分离焦虑 怯生 * 第四阶段:伙伴关系阶段 依恋关系成熟期 3岁以后 能理解分离的原因,容忍与母亲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 越来越主动进行各种接触,逐渐善于与同伴和不熟悉的人进行交往 依恋的测量 安斯沃斯陌生情境法 设置一些依照顺序的阶段性情景,观察儿童在此情景中的反应(如对玩具的摆弄、情绪反应、与陌生人的交往倾向等),以此来阐明儿童和母亲之间依恋的强度。 依恋的测量 陌生情境 1.母亲和儿童进入一个不熟悉的房间 2.母亲坐下来,让儿童自由地探索 3.一个成年陌生人进入房间,先和母亲说话,然后再和儿童说话 4.母亲离开房间 5.母亲回来,和儿童打招呼并安慰儿童,陌生人离开 6.母亲再次离开,留下儿童独自一人 7.陌生人回来 8.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开 依恋的测量 陌生情境法包括: 3个主要的行为主体变量:母亲、婴儿和陌生人; 2种主要的人际关系变量:与母亲的相互作用和与陌生人的相互作用; 3种焦虑源:陌生的物理情境、与养护者的分离和与陌生人的联系; 4种主要情境:亲子分离、亲子团聚、陌生人在场、陌生人退场。其中亲子分离和亲子团聚是两个主要情境,也是测量的关键场景。? 依恋的类型 安全依恋型(三分之二) 回避依恋型(20%) 矛盾依恋型(10%~15%) 混乱依恋型(5%~10%) 安全依恋的幼儿当母亲在场的时候急于探索游戏室。但母亲离去时表现出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幼儿会主动发起与母亲的互动,寻求与母亲的身体接触,很快从不安中平静下来,接着开始探索行为。 对陌生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警觉与怕生,但有时也能试图接近并向陌生人表示友好。 回避型依恋的幼儿和母亲进入游戏室后立即开始玩耍,没有注意或很少注意到母亲的离去,在母亲离去后仍能继续玩耍。母亲回来时,表现出对母亲的回避行为,不注视母亲,而是寻找玩具。 对待陌生人甚至比对待母亲的回避还少一些。 矛盾型的幼儿一进入游戏室就表现出“痛苦”,对新奇环境相对没有兴趣。整个过程都担心着母亲的去向,母亲离开后十分沮丧,母亲回来时表现出矛盾行为,即寻求接触与接触抗拒,不容易平静下来,整个过程都表现出不安和痛苦。 对陌生人不主动接近,社会适应上表现消极。 这类依恋是一种最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在陌生情境下,其行为表现为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组织性、前后不连贯。在这种依恋类型中,前述三种类型的依恋行为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复杂地结合起来。 依恋的类型 分类标准 标签 寻求接近照看者 保持与照看者的接触 避免接近照看者 抗拒与照看者的接触 回避型 低 低 高 低 安全型 高 高(如果很难过) 低 低 矛盾型 高 高(通常在分离前) 低 高 混类型 不一致 不一致 不一致 不一致 依恋的类型 依恋的质量对儿童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影响: 安全依恋型儿童 更少的心理困难;更善于交往;更积极 但有些证据指出--在陌生情景实验中所划分的回避及矛盾型儿童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