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 摘 要:中国的山水画历史悠久,已历数千年,依然有无限魅力,山水画不仅拥有独特的表现行式,还蕴含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本文着重从传统哲学角度分析山水画表现形式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山水画;表现形式;人文精神 山水画在南北朝时期有独立的趋势,在唐代已脱离人物故事而成独立画种,宋代更为成熟,元、明、清达到顶峰,山水画每个时期风格都有变化,在美学思想上受禅宗教义和老庄思想影响,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来摆脱人事的束缚,获取心灵的解放,追求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山水画表现形式的一个基调。笔墨是中国绘画造型直接付诸的物质材料,使之对象化,视觉化的最后手段。它是体现中国绘画远近透视,经营位置,意象造型的重要前提,使笔墨趣味有一种特殊的形式美感,通过这种方法把人的精神文化及思想情感经过笔墨的形式表达出来。 一、道家思想观 山水画成为绘画的题材,用绘画的形式将山水,自然, 物象,加以美化,艺术化,是受老,庄思想启发而来。老子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要达到合协一致,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先天地生” ,指宇宙的本源。是圣 人从自然万物中发现总结了道,这叫圣人含道。圣人之道在 物上也有体现,如《老子》第七十八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这是自然现象,但圣人总结出了坚强的物体往往失去了生机,柔弱的物体则充满了生机。及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人生道理。贤 者品味由圣人之道所显之物象而得 “道”,这叫贤者 “味象”,“味象”要“澄怀” ,有污浊之心难以体会万象之根本,叫澄怀味象。“澄怀”是继承了老,庄美学的思想概念,老子 提出“涤除玄鉴”回归本然,庄子把它发展成为“心斋” “坐 忘”的命题, 建立了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 宗炳说的 “澄怀”就是老子说的“涤除” ,庄子说的“心斋” “坐忘”也就是虚静空明的心境。宗炳认为“澄怀”是对实现审美观照的必要 条件。“澄怀”才能“味象” ,才能在空明虚静的状态中去从自然本体得到审美享受,宗炳把这种哲学思想应用到山水画 创作上,提出了“圣人含道映物” ,山水以形媚道”的思想。 认为山水所以能吸引圣人游历,是因为它,质而有趣灵,体 现精神本体的内在精神。 “媚道”,意为争宠,宗炳把山水拟人化,由于山水因为形美,能和万物“争宠” ,圣人之道更 集中反映以山水画的形式体现,道家的思想对山水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宗炳是山水画的开创者,他在《画山水序》中说到;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赌,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目。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他说昆仑山是很大的,而人的瞳子很小,如离山很 近作画, 则看不到全貌。 退远望去, 全山便可纳入视野之中,他在无数次探索中如何把真山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他发 明一种透视取景法,就是拿一张透明的生丝片放在眼前,远映你要选取的景色,有点象今天外出写生时以手搭起来或把纸片挖空取景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西洋透视法早一千多年,而中国山水画却始终没有运用这种透视法,并且始终躲避 它,反对它。宗炳的思想在画中的体现是, “竖画三寸,能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能体百里之远。这不仅是宗炳讲的透视原理及其运用,同时也体现了宗炳看待自然事物的美学 思想。宗炳能在山水中发现其“趣灵” “感神”,是他对自然“澄怀味象”的深刻感悟,使自己的精神融入美的对象中,得到自由解放。他之能忘掉人世的功名利禄,这是他能澄怀 的原因,也是他能澄怀的结果, 这正是出自庄学的熏陶教养。 宗炳寄托于现世的名山胜水,并把它消纳于自己的绘画之 中,把庄学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达到一种精神的超越。中国哲学认为, “道”是宇宙的本源,万物皆源于道。道者,“绳绳不可不名,复归于物,是谓于万物,是谓无状之状, 无象之象。” (《老子 gt; 十四章》 )“道”是个看不见,听不 到,摸不着的宇宙本源, (《庄子 gt; 有宥》 )认为只有通过 静观过程才能观照到它。而美即道,它同样需要审美主体的 静心观照才能把握。静观作为中国美学审美观照的方法,他 把人们的审美向度完移至心灵世界之中。与西方艺术注重感 觉经验,把绘画称为“空间艺术” ,“视觉艺术”不同,中国 传统美学把一切审美活动都归人静心观照的疆域; (扬雄《法言》 )中说;“夫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道出了言为心声,画为表意,静观始于审美主体以空诸一切的心境去凝神寂照孤立绝缘的物境,将二者融合而同归于大涤。因而心灵修养至虚 静是审美观照实现的重要前提。 (王原祁《鱼窗漫笔》 )如果澡雪未尽,利欲熏心,满腹庆赏爵禄,非誉巧拙,创作时必 然“扭捏满复幅,意味索然,便为俗气。 ”清人戴之在 (《习苦斋画絮,卷一》 )曰;“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