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案.pdf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工作背景 (一)基本概念 据《江苏省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点(试行) 》,资 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可以科学预期的时期内,区域土地资 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所能够持续支撑该区域 2020 年、2030 年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生活水平 的最大人口规模,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规模,由此可 能允许的最低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 的建设用地规模。具有资源环境承载的基础性、承载容量有 限性、承载空间可调控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关联性特点。 (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健康水平 ”的 关键表征指标。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深刻揭示影 响各设区市资源环境承载的短板与影响要素,科学反映各设 区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水平,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 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 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 主要原则有客观真实、限制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 “红 线”原则。 1 / 21 二、评价内容 (一)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其一,全面查清资源环境现状。对影响承载力的资源环 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 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查清资源与环境 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 和功能定位。其二,分析资源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利用 历史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资源禀赋 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程度的影响。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或约束因素识别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资源要素或环境容量保障能力、 粮食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识 别国土保护与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的 资源环境影响或约束因素。重点关注采煤塌陷对土地利用的 影响。 (三)资源环境关键因素情景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保持现有速度”、“基础情景”、 “快速增长”三种情形,资源环境基础条件设置“改善”、 “基础情景”、“减弱”三种情形。其中,基础情景依据各 个因素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规划确定,如:市、县、区政府考 2 / 21 核目标中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资源环境考核目标。资 源环境要素效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充分考虑不同技术经济水平下资源 环境要素效率及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包如:粮食单 产增长、产业转型对水资源节约的影响等。 (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类型、因子修正及取值 1、评价类型 基准承载力:基于粮食安全的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基 于耗地率的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参照承载力:基于水资源 约束、环境负荷的资源环境人口、 经济承载力。 选评承载力: 基于生态足迹、碳排放峰值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承载力。 2 、关键因子修正 各类承载力评估是基于各类主要影响因素开展的,为了 保证结果更加符合实际,需要进行以下修正:土地污染、水 资源、地质环境。 3、取值范围 不同类型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承载力是基于多种情景 测算的结果,因此,表述为区间值(原则上在± 10%,若突 破,另作说明),并据此确定最低耕地保有量、最适生态用 地规模以及最大建设用地规模(可为区间值)。 3 / 21 基准承载力用地规模及结构取值范围:最低耕地保有量 的中间值不得低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 规模;最适生态用地不得低于环保部门确定的面积(生态用 地占辖区国土面积的比例≥ 30%,若低于这一标准,作特别 说明);最大建设用地规模的中间值不得高

文档评论(0)

yanmei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