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和明天》(3) 教学课件.pptVIP

《昨天、今天和明天》(3) 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有许多集艺术与科学于一身的古建筑,你都看过哪些?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建筑的屋檐这么大、这么重是怎么支撑的呢? 房顶各部位又是如何连接的呢? 斗栱(dǒu gǒng)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斗拱。 斗拱作用: 承重 装饰 1.你还知道我国哪些木质结构的建筑? 2.在建筑中有没有发现斗拱? 3.建筑作品与科学是如何结合的?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早的木结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 ——山西应县木塔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代(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虽历经了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塔身上弹痕累累,可以看见嵌进去的弹头),仍然屹立。它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以50多种斗拱的垫托接连砌建而成,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古人解决建筑问题的技术之高,连现代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看来,古代木结构建筑靠不同种类的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连接砌建而成。古人解决建筑问题的技术之高,连现代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 原子球(建筑)1958 昂德雷·瓦特凯恩(比利时) 原子球塔于1955年立项,经18个月设计,18个月施工,建成于1958年。承担设计任务的是比利时著名的建筑大师昂·瓦特凯恩。他独出心裁、别具匠心地根据一个铁分子是由9个铁原子组成的这一原理,专门设计了9个圆球。他曾说过:“建筑本身要具有引人注目的特点之外,还必须有思想内容,应反映时代的特征。世界上所有物质的基础是分子、中子等这些无限小的而又极为重要的东西。”原子球塔是一个被放大了2000亿倍的铁原子结构,高102米,由9个直径18米、象征原子的巨大铝制圆球组成,相互间用直径3米、长26米的电梯通道连接。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上著名的私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创办于1937年,是一个博物馆群,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和美国拉斯维加斯拥有4处分馆。 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1997年落成,这座建筑大部分由一群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整体形式仿似层叠涌动的波浪,又如递次开放的花瓣;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还包覆钛金属,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遥相呼应。 1.对这座建筑还有哪些了解? 2.外观造型给你什么感受? 3.作者盖里的理念是什么? 作者哪些大胆的想象吸引了你? 作品运用什么方法? 采用了什么材料? 看着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作品,感悟建筑师奇妙的想象、建筑者高超的技术,跟着大师们学学,你想创作一座什么样的未来建筑 呢?如何体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呢?

文档评论(0)

zxy_6012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