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T和rTMS在抑郁症应用现状.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结 TMS参数的临床意义 高频高强度刺激可兴奋大脑皮质,产生长时程增强的可塑性变化,刺激部位脑血流增加。低频低强度刺激和cTBS作用相反,可治疗皮质某些功能区亢进性疾病。 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带耳塞,预防听觉受累,如出现头痛、恶心等副作用,可减少刺激量和治疗时间。万一诱发癫痫,马上停止治疗,保护病人不要受伤,一般不用抗癫痫药物,可自行恢复。目前没有诱发多次癫痫的报道。 谢谢! *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 1832年Faraday发现电磁现象。 1848年Du Bois刊出《关于动物电的研究》,阐述了电流和神经细胞活动之间的联系,为人们用电磁技术研究和干预大脑功能提供了可能。 1900年Pollacsek用电磁装置治疗神经官能症。 1965年,Bickford和Freeming开始用振荡磁场刺激人和动物的外周神经,实验证明磁场刺激可以兴奋面神经。 1985年,Barker等开始用连续的磁力线刺激人的运动皮层,这是现代经颅磁刺激的开端。 1988年:美国首次试验成功重复经颅磁场刺激器(rTMS) 经颅磁刺激-TMS 1985年,英国Barker首先用 TMS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EP 1992年,美国 Cadwell 研制出 重复经颅磁刺激器 1987年, 英国 MAGSTIM 开始生产 TMS 中国的第一台TMS 经颅磁刺激原理 生理效应 刺激皮层,导致运动诱发电位的产生 是目前研究最为成熟的技术,在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开辟了新的项目。 改变大脑局部皮层兴奋性是rTMS独有的效应(可引起暂时的大脑功能的兴奋或抑制,也可引起长时程皮层可塑性的调节)。 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上具有潜力,是研究热点之一。 治疗作用机制 高频率高强度rTMS,使神经兴奋性增加,低频刺激的作用则相反,TMS通过神经内部的联系,双向调节大脑神经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衡,产生长效影响。 TMS对神经递质和受体作用,使DA、5-HT、谷氨酸增加,并调节受体的敏感性。 对基因表达的影响,TMS引起皮层较广泛的c-fos基因表达增加,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mRNA表达增加 。 对脑血流、代谢、内分泌的影响, 影响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使大脑应急能力增加。 刺激频率及刺激线圈 刺激频率 在1Hz或以下为低频(慢速)rTMS,1Hz以上为高频(快速)rTMS。 不同频率rTMS对运动皮层的调节作用不同:高频rTMS使刺激部位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加;低频则rTMS降低皮层兴奋性。 TMS的刺激线圈有多种 大的圆线圈穿透性较强,作用面积也比较大。 小型8字线圈作用面积小,空间局限性较好,刺激运动皮层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0.5~1.0cm,但穿透性较弱,只能达到脑内3厘米的深度。 TMS与MECT的区别 磁刺激 电刺激(广义) 在觉醒状态下,无痛无损无创刺激大脑局部,虚拟性损毁,暂时的,可逆的,安全性好 电刺激需麻醉或手术下进行,对大脑造成的损伤是长时间性的。 不用电极、非接触性的 要用电极,直接接触 没有电流密度十分集中的区域,受试者无不适感 电流密度相对集中,有较强的不适感 肌肉骨骼等不良导体对脉冲磁场进入人体没有什么衰减作用,可达颅脑深部组织,刺激深部神经;无衰减 表面电极电刺激时由于电场进入组织内很快发散,很难进行深部刺激。植入式电刺激具有创伤性,植入部位疼痛,电极移位,感染等;无规则地衰减、无定向刺激 磁刺激操作简单,位置可变 电刺激操作复杂,临床应用极其不便 禁忌证少 ECT禁忌证多(任何不能用药、有增加麻醉危险的内科疾病均属于禁忌。如呼吸系统感染、严重的心脏病和高热性疾病及那些由于血压和心律改变可使其恶化的疾病,包括严重的心脏病、近有冠状动脉栓塞者、脑动脉瘤和颅内压升高者) 无明显副作用 一定时间内,大脑损伤、记忆减退、意识模糊、呕吐等 治疗参数(1) rTMS治疗参数包括刺激部位、强度、频率、刺激时间、疗程等。 刺激部位的选择基于基础研究,对抑郁症的治疗研究包括对许多部位的刺激,如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等。 刺激的强度用运动阈值进行定量。运动阈值是指将线圈置于运动皮层处,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直至对侧手指出现运动,此时的刺激强度即为运动阈值。 治疗参数(2) rTMS治疗精神障碍的研究多使用80%~110%的运动阈值,最大不超过120%。 刺激的频率范围为0.3~30Hz。 治疗方案包括每分钟的刺激次数,每天治疗的时间,每天治疗次数,治疗天数以及总刺激数。 上述治疗参数的选定在不同的治疗中是不一样的。一般每分钟刺激串为1-2串,其间休息时间一般为30秒,每天治疗30分钟,每周5天,持续2周共10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