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自然地理学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ppt

高教版自然地理学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 纵向沙(丘)垄 中国敦煌鸣沙山的沙垄高达130m;塔克拉玛干的沙垄高50-80m,最长可达45km;北非的沙垄高100-200m,长数十公里。 鸣沙山月牙湖 C. 多风向形成的沙丘 包括:金字塔形沙丘、蜂窝状沙丘、格状沙丘、星状沙丘、反向沙丘 C. 多风向形成的沙丘 格状沙丘 鱼鳞状沙丘 2.2 风积地貌 海岸沙丘(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 2.2 风积地貌 鄱阳湖沙山风沙丘 2.2.2 沙丘的移动 单位时间内沙丘移动距离为: D=Q/rH Q-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宽度的沙量; H-沙丘高度; r-沙的容重 2.2.2 沙丘的移动 中国沙漠沙丘的移动分为慢速、中速、快速三种类型。 慢速类型的沙丘移动平均每年不到5m,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的绝大部分,库姆塔格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大部分,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和贺兰山以东沙地的绝大部分。 柴达木盆地 2.2.2 沙丘的移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虽然属于裸露流动沙丘,但因沙丘高大而又密集,所以沙丘移动速度一般不超过2m/a。 中速类型沙丘移动速度5-10m/a。 快速类型沙丘移动>10m/a,主要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和东南边缘,以及河西走廊的民勤、金塔等绿洲附近的沙丘。 3 黄土与黄土地貌 3.1 黄土 黄土是灰黄色质地均一的土状堆积。 3.1 黄土 黄土主要分布于大陆中纬地带。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北纬34°-45°之间地带,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组成有名的黄土高原(海拔800-2000m),向东延布到辽东半岛滨海地带,向南扩展到长江以南,并被称为下蜀(黄)土。 黄土的一般厚度20-30m,最厚可达175-200m以上,总面积约63.5×104km2。 3.1 黄土 黄土的特征: 化学成分方面含有比较多的易溶盐类(CaCO3,3%-10%以上); 矿物成分方面高度混杂,多达数十种矿物,并有比较多的易风化不稳定矿物; 粒度成分方面高度集中在0.05-0.005mm粒级,以粉沙为主; 所含生物化石方面以耐旱草本植物花粉和耐干旱动物化石为主; 黄土结构方面松散,发育大孔隙和垂直节理,有湿陷性; 黄土的空间分布多位在干旱沙漠区的外围。 3.1 黄土 晚更新世马兰黄土的粒度结构 3.1 黄土 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倾向于认为大片黄土是第四纪风扬尘沙的落积,可与历史上的“尘暴”“雨土”相比拟,但仍有少数学者认为中国黄土是第四纪以来几个多水期的洪积冲积(张天曾,1993)。 另外,局部地点还确有粉砂岩风化残积的“黄土”,如长江三峡楚王台的黄土。 3.2 黄土地貌 黄土经侵蚀剥蚀后形成黄土区特有地貌类型,借用当地的名称叫“塬”、“梁”、“峁”、 “坪”。黄土区的沟谷发育也比较特殊。 3.2.1 黄土沟间地地貌 3.2.2 黄土沟谷地貌 3.2.1 黄土沟间地地貌 黄土塬:是大面积的黄土(高原)平台。单个塬的面积可达2000-3000km2,塬面即为黄土高原地面,地面倾斜一般不到1°,边缘部分向外倾斜可增达5°,四周为短小支沟割入而呈花瓣状。如果两支沟源头十分接近,它们之间的窄长脊称“崾险”。 塬 3.2.1 黄土沟间地地貌 黄土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有的是平顶梁,宽几百米,长数公里,中间分水部位的纵向坡度1°-3°,两侧向外倾斜1°-5°,向下转为较陡(10°以上)的梁坡。有的称斜梁,沿梁脊有较大的倾斜和起伏,两侧的倾斜可达5°-10°,梁坡倾斜15°-35°。 梁 3.2.1 黄土沟间地地貌 黄土峁:孤立圆穹状的黄土丘。若干黄土峁排列为和缓起伏的梁峁,有的概称为黄土丘陵。 黄土坪:是黄土区沟谷底部黄土覆盖的阶地或平台。 峁 3.2.1 黄土沟间地地貌 黄土塬、梁、峁的相互关系是进一步流水侵蚀分割的产物,许多情况下,又与被黄土掩埋的基岩地形有关。 塬面上有时出现碟形凹地,直径10-20m,深数米,是地表水下渗、地面沉陷形成的,称黄土堞。 有时,由于地表水下渗在地面以下发生潜蚀作用,并导致黄土塌陷,形成深10-20m的竖井状陷穴和漏斗状陷穴,甚至陈列为串珠状陷穴,陷穴之间残留为黄土(天生)桥。塬边梁侧的沟谷中有时还有高十数米的黄土柱。 3.2.2 黄土沟谷地貌 黄土较易被流水侵蚀而发育沟谷,导致黄土区千沟万壑,地面支离破碎。降雨在平缓的黄土地面聚成许多细小股流,冲刷土层,形成交织穿插的纹沟。 3.2.2 黄土沟谷地貌 在稍陡的斜面上,细小股流再汇聚冲刷,形成大致互相平行的细沟,深0.1-0.4m,宽不足0.5m,长可达数十米,横剖面呈宽浅的V字形,上缘无明显坡折,谷底纵剖面恰与斜坡坡形一致。细沟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切沟,它的宽度与深度达1-2m,横剖面有明显的谷缘坡折,谷底纵剖面不但多陡坎,而且其坡度与斜坡坡面坡度也不再一致。 切沟 3.2.2 黄土沟谷地貌 顺切沟的再下切侵蚀便发展为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