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明洞设计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泥石流明洞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以及总体原则 1.1 设计依据 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部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4、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5、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6、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358号。 1.2 总体原则 1、明洞设计结合本路段地形地质特点,遵照平、纵线形服从路线布设的要求和路隧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 2、明洞设计有完整的勘测、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交通量及其构成,以及运营和施工条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环保比较,使明洞设计符合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 3、明洞主体结构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 4、在基本了解主要地质情况的基础上,明洞为短隧道,原则上服从路线走向,并依地形条件、道路等级、通风等因素综合考虑。 5、通过计算确定明洞衬砌结构尺寸。隧道横坡本着有利排水、行车安全等原则布设。原则上以不设超高或超高不超过3%为宜。 二、技术标准 泥石流明洞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主要设计标准如下: 1、设计行车速度 设计行车速度60 2、明洞建筑限界 隧道内轮廓净宽10.50m,净高6.85m; 隧道建筑限界宽10.00m,高5.00m。 3、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设计计算路面荷载,公路-Ⅱ级。 三、隧址区工程地质概况 3.1 工程地质 4个泥石流明洞分别位于上4个冲沟沟口,均有泥石流堆积。该段岩体为Q2-3形成的砾岩山体,山体陡峻,高差大于300m,山体前缘为坡积群,卵石土堆积,中密。山体冲沟较密集,冲沟长度一般小于3Km,但沟谷内卵石土堆积且较丰富,丰水季节,雨水汇集快,携带卵石土的冲蚀力强。泥石流每年都有发生,水量丰富的年份,泥石流次数和规模都会增加。 泥石流1号明洞:山前冲积扇群,地势缓倾,地基土为圆砾、卵石土,中密,分选中等,磨圆中等,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00-650kPa,土、石工程等级为Ⅳ级。地基土无腐蚀性。 泥石流2号明洞:山前冲积扇群,地势缓倾,地基土为圆砾、卵石土,中密,分选中等,磨圆中等,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00-650kPa,土、石工程等级为Ⅳ级。地基土无腐蚀性。 泥石流3号明洞:山前冲积扇群,地势缓倾,地基土为圆砾、卵石土,中密,分选中等,磨圆中等,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00-650kPa,土、石工程等级为Ⅳ级。地基土无腐蚀性。 泥石流4号明洞:山前冲积扇群,地势缓倾,地基土为圆砾、卵石土,中密,分选中等,磨圆中等,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00-650kPa,土、石工程等级为Ⅳ级。地基土无腐蚀性。 3.2 气象 项目区气候特点是:春季天气多变、浮尘、大风多;夏季凉爽,降雨集中,是雷暴冰雹集中出现区;秋季云淡气爽,降水减少;冬季晴朗严寒,风小雪少。 年平均气温为6.8°C, 一月最冷,平均气温-8.8°C,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0.1°C,高差平均每升高100m,温度降低0.76℃。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多,南少北多,垂直分布明显,年最大降雨带主要出现在海拔2700m以上的山区。年降水量30年平均值为156.8mm,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年际降水量变化大。由于气候垂直分布明显,该区降雪也不均匀,低山区及其以下地区气候温和,冬季少雪,年均降雪量42.3mm 该区冻土主要为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为150cm 四、明洞主体工程 4.1 明洞工程平纵面设计 明洞轴线是根据隧址区地形、地貌,在符合路线总体走向的前提下并结合了隧址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两端接线及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定出;明洞平面为双向两车道隧道;明洞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了隧道长度、主要施工方向、排水、洞口位置以及明洞进、出口接线等因素。明洞设置及平、纵指标见表4-1。 隧道路线平、纵面一览表 表4-1 隧道名称 隧道起讫桩号 隧道 长度 (m) 洞内路线线型 坡度(%)/坡长(m) 平曲线 1号明洞 K177+780~K177+860 80 1.61/780 变坡点 K178+160 JD118 I-23°58′43.9″(Y) R-1030.3 Ls-0./190 2号明洞 K178+250~K178+280 30 变坡点 K178+160 1.055/440 JD119 I-8°41′27.6″(Z) R-1463.35 Ls-110. 3号明洞 K1

文档评论(0)

linyin1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