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BIM》BIM专栏.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IM 技术领航者 理性认识BIM 专栏人|刘立明 BIM 之热,大家都跃跃欲试。作为施工企业,对于BIM 要有理性的认识,方能实现正确的应用。 专栏之序: 2010 年,笔者所供职的企业开始接触BIM,从开始的激动兴奋、到中间的茫然无助、再到后来的逐步 清晰坚定,在推动实施BIM 的道路上,走过了许多弯路,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实施经 验。笔者被任命为BIM 实施推广的负责人,三年摸索,借此专栏,分享一点感慨与经验。 自2002 年 BIM 这一方法和理念由欧特克公司率先提出之后,技术变革的风潮便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开 来。CAD 出现后,引领了设计技术的第一次革命,并被形象的称为“甩图板”。而BIM 的出现,直到现在 我们仍然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去描绘它的作用和价值。最近几年,BIM 在中国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识,更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深入到工程建设行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规模设计复杂的概念性建筑,还是普 遍存在的中小型实用建筑……BIM 技术的应用已势不可挡。 无疑,BIM 的发展已经为各个行业带来了福音,特别突出的就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住建部编制的建筑 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BIM 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普及可视化、参数化、三维模 型设计,以提高设计水平,降低工程投资,实现从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到运行的全过程集成运用。再 看民间,各类BIM 咨询机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而从整个建筑项目的产业链上看,一些先知先觉的设 计院率先行动,组建团队,大胆尝试。而一些精明的地产公司、施工单位也逐渐嗅到了BIM 巨大的商业价 值和现实价值,开始关注BIM、学习BIM、引进BIM。 施工企业如何认识BIM 来自BENTLEY 与用友软件提供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软件应用总体方案说明》 更多BIM 资料、文章、视频请关注鲁班软件官网 () BIM 技术领航者 之所以展示上面这张图,是要说明一个观点。由于中国的工程承包体制与国外不同,投资方、设计方、 施工方、运维方大都是不同的单位,围绕项目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已经形成了阶段性的稳固利益体,比如设 计院在完成了设计任务后,就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中退出了。比如施工单位,在合同按完成了投资方下 达的建造任务后,也会退出。而BIM 的核心特点,是基于BIM 模型的四大数据特性:完整性、唯一性、连 续性、真实性。所以施工单位在认识BIM 的时候,一定要从项目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去认识,不要单单盯住 施工这个阶段,因为BIM 基于上述数据的四大特性,使得基于BIM 的协同应用成为现实。所以施工单位认 识BIM,首先是思维上的改变,要跳出原有等着上面给图的纯施工观念。而是要应用协同思维,主动把自 身地位往业主方、设计方提升,设计阶段主动参与,将施工的思路、信息尽量在设计建模的时候一并考虑, 大大减少后续施工阶段的变更洽商。BIM 迟早会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提升到项目管理层面,最终会与企业的 ERP 系统进行打通,就像图中展示的一样,实现基于BIM 的项目建造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 然而施工企业在学习BIM、引进BIM 时也常存在一些误区,对于正确应用BIM、推进BIM 有着较大的 阻碍。 误区一:BIM 就是建模? 不仅仅是施工企业,这应该是很多人对BIM 的认识。客观上讲,现阶段国内应用BIM 是从设计院开始, 起初设计院采用BIM 的一个核心功能的确是建模。但BIM 的终极目标是基于设计阶段的基础模型创建,随 着建造过程的不断深入,会在不同的阶段逐步加载相应数据和信息,达到协同共享使用的目的。比如设计 阶段更关注的是三维空间尺寸信息,施工阶段更关注工程量、时间、成本造价信息,运维阶段更关注设备 设施的维护信息等。所以建模仅仅是BIM 的一个基础,但决不能因此把BIM 与建模划上等号。 究竟如何理解和认识BIM,我梳理了一下各方的观点,汇集了三条:(1)可视化;(2)信息载体; (3)协同性。 误区二:BIM 万能? 这大概又是另一种极端理想的认识,且不论现在的BIM 技术是否支持,即便真到了BIM 软件无所不能 的地步,仅靠几个软件和系统就能把楼盖起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每一次的新技术革命,都会短时间 内让大家兴奋异常,人们会不由自主的认为软件万能,系统万能,信息化万能。我们在和很多企业老板交 流的时候,对方听到B

文档评论(0)

eson3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