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文学经典.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微小的视角,广大的世界 各位老师,大家好! 此时此刻的我脑海里一直循环播放着一首已经不怎么流行的神曲——《忐忑》。我仿佛有些明白为什么这首歌在演唱的时候会忽高忽低、忽急忽缓了,那是因为忐忑的时候心脏跳动的频率就是如此。确实,让我这个可以说是不怎么年轻的年轻老师来谈校本课程,我诚惶诚恐。因为在座的许多老师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比我更有资格坐在这里。我是关公面前耍大刀,或者说是班门弄斧。所以如果我说得不好,还请大家多多见谅。 在7月8日至12日,我有幸和我校陆莉老师参加了由《当代教育家杂志社》主办的全国第七届“新经典大讲坛”,这次活动的主题词是“微课程”,围绕微课程这个时尚的词语,各位专家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著名教育策划人、资深教育媒体人也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李振村老师对于“微课程”有一段比较浅显易懂的描述:从一个点切入,解决实际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和实践,并长期坚持。他告诉我们,往前再走一步,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进行“追问”,就能成就所谓的“微课程”。比如对校训的五个追问:一问,有多少老师和学生知道校训?二,为什么大家不关心校训?三问怎样才能让师生关注校训?四问怎样才能让校训发挥教育作用?五问校训课程怎样实施?就这样往前再走一步,校训成了微课程。他的话对于我们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有着深刻的启示。 怎样开展微课程呢?这次大讲坛中管建刚、常丽华、方素珍、周益民、戴建荣等平时我只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中膜拜的专家特级教师们为我们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微课程,我也受益匪浅。他们的研究真的是用李振村老师的话说是,“往前走了一步又一步。”细细想来,宛如阳春白雪,令人景仰。但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我可以这样做吗?我做得到吗?答案往往是否定的。比如戴建荣老师的唱响《诗经》课程、陈琴老师的素读课程,需要非常深厚的古汉语知识功底。对我而言,这实在太难。直到12号那天,我聆听了张学青老师关于整本书的阅读课程的介绍,套句课文《三顾茅庐》中的话就是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个人认为,虽然没有之前的许多名家大师的课程那样或典雅或高深,但更接地气。整本书的阅读,我相信很多老师都在做,我也是如此。在昨天的暑期教师培训中,沈荣老师说,许多老师仅仅思考过我该怎么样让孩子读书,但并没有进一步去追问,去操作等等,因此不能形成一个课程。我也是如此。浅尝辄止使我们很难让阅读成为一个课程。而张学青老师的讲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接下来,我就想和大家来分享张学青整本书阅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以及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如何为学生与好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如何把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的学生吸引到书桌前?如何带领学生读整本书,使每一个学生即使家庭环境是最差的,也能基本完成小学阶段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整本书阅读课程”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共读文学经典:忧VS优 质疑的声音:共读之忧 (1)共读,齐步走?你以为是搞阅兵式吗?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如何得到尊重?(2)读文学书?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蜜蜂采蜜要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好的蜜。倘若钉在一处,那所得就非常有限。那你作的是文学,只叮着文学这朵花,孩子能酿出好的蜜吗?(3)经典经典开口闭口都是经典,你问过儿童需要吗?我们经常说,为儿童的将来做准备,你问过他现在需要什么吗? 但多年的实践,更让我看到的是:共读之优 1.?创设最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需要时间和环境。所谓“课外阅读”,除了“课余以外”还有“课本之外”的意思。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不得不承认,学校是惟一能够使学生安静阅读的理想场所。在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的家人是没有阅读习惯的。麻将声、扑克声以及电视、电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平心静气地面对纸质阅读,需要很大的定力,一般学生往往做不到。 ?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是老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更有强大的磁力。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他手里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产素。大家还会你追我赶,比着谁读得快。 2.?与经典的作品相遇,挑战阅读的高度。 孩子不知道要阅读什么,他们需要有人去带,有人去领。这样他们就和经典作品相遇了。他们就像是吃核仁的。核仁是芬芳的,但它被硬硬的壳包围着。如果不敲开这个硬壳,就根本不会觉得这个桃核是好吃的。的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读,就是尝试着和他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到敲开桃核的方法,吸收桃核的营养,品味桃核的芬芳。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因为你们共读的是同一本书,那每一个孩子的阅读是不是有贫富的差距呢?我想我们所有的科目教学都存在孩子这个情况,我们正确的理解就是差距就是资源,因为有着贫富差距,那么阅读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集体交流听到别人对阅读的理解来帮助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