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设计).docVIP

河中石兽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河中石兽 第二课时 娄底开发区一中 王辉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对寺僧、讲学家的批评态度; 2.发展和提升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训练质疑思辨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4.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把握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对寺僧、讲学家的批评态度; 2.发展和提升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训练质疑思辨能力。 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前准备 1.本课涉及石兽运动的原理动画;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河中石兽》这篇课文,积累了文言字词、梳理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河中石兽》,一起来探究课文内容和故事中的道理。(板书课题:河中石兽出示课件)。 (二)、教学新课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句读; 2.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明确:(出示课件) 讲的是沧州南部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3.对于落入水中的石兽,人们提出了几种寻找方法,理由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请大家自读课文梳理情节,试着填写下面表格。(出示课件)(相机板书) 寻找方法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理 由 结果 第一种 寺僧 原地水中 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 不可得 第二种 寺僧 顺流而下 以为顺流而下矣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失败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于上流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果得于数里外 4.记录在阅读中产生的疑惑,并在全班讲论交流中寻找答案; 5.问题预设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能够找到石兽?(出示课件) 明确: 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讲学家:注意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与河沙互相形成的作用力。 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综合全面地考虑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因素,进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出示课件:石兽溯流逆上的原理动画) (2)你认为寺僧、讲学家、老何兵分别代表生活中的哪一类人?结合他们的表现来谈一谈。 明确:(出示课件) 寺僧:凭经验,先是在原地打捞,而后又云下游寻找,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脱离实际,空谈物理,认为应该在原处寻找石兽,代表的是“据理臆断”一类的人。 老河兵:从石性、沙性和水流冲击的角度做综合分析判断应该到上游寻找石兽,代表的是拥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一类人。 (3)读完全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呢?(出示课件)(相机板书) 本文通过写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在生活中,积累经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综合全面地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说明老河兵的推断是正确的。那么是不是由此可知,凡重物坠入河里,就一定要到上游云寻找?如果不完全是,那么,在原地或在下游或在上游寻找,分别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出示课件) 明确: 不完全是的。重物坠入河里,要分几种情况: ①如果重物很重,流水又很慢,重物将不会被冲走,它就会慢慢地陷入泥沙中,在原地不动; ②如果河中泥沙很少,水的流速很快,那么重物将被冲走,带到下游; ③如文中所述情况,重物将在上游找到。 所以,在原地或在下游或在上游寻找,与河水的流速,泥沙的多少有关系。 (5)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判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与同学交流这类小故事。 示例: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 这篇课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课文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事物,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判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板书设计: 原地水中 原地水中 不可得 下游 无迹 寺僧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老河兵 上游 果得于数 寺僧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老河兵 上游 果得于数 里外 从实际出发实践出真知 从实际出发 实践出真

文档评论(0)

卢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