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VIP

春夜洛城闻笛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春夜洛城闻笛》是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之一,这首诗系因诗人厌倦飘零、思归故土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时写的,表达了思归安陆的强烈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中将近一年,对诗歌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从培养学生喜爱诗歌进而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出发,本节课将着重“读“,通过诗歌五读法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关键词掌握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 2、掌握诗歌学习方法(诗歌五读法),学习积累、扩写诗歌。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词掌握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学习方法(诗歌五读法),学习积累、扩写诗歌。 教学方法: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PPT,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李白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幻灯片展示《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夺冠的画面。 2018年2月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中,由一个外卖小哥斩获桂冠。这突然惊醒了我们,原来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瑰宝之一。在华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们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关关雎鸠在水一方唱响,我们听到了那三百首唐诗和宋词的余韵至今传唱,我们听到了梧桐深院汉宫之秋的旋律荡漾耳畔。这是中国的诗歌华夏的精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代诗仙李白带给我们的《春夜洛城闻笛》 二、读准字音 找多音字,请学生读 学生纠错、点评 播放录音,请学生听 请学生正音后再读 学生齐读 三、读通诗意 1、解题 师:诗人在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事件) 2、关键词 第一组:闻、谁、暗、满 闻:听到(古今异议) 谁:笛声出处不明,对应“闻”; 暗:形容笛声悠远轻细,与听笛者不期而遇; 满:夸张,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为后面思乡作铺垫; 第二组:折柳、何人不起 折柳:折柳赠别;《折杨柳》曲;“留”; 何人不起:谁不升起(反问,加强语气);由己及人,联想到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 故园:故乡 3、构置意境 (1)学生根据关键词先说; (2)屏幕提示后再请学生说: 这是一个_____的夜晚,诗人听到_______的笛声,就是那一曲________勾起了诗人________之情。在这情怀中,诗人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再用自己的话来购置意境 4、师生合作,意境伴读 你们说得真好!这样,吴老师来营造意境,你们来读出诗境,读读看是哪一句诗,要读出诗歌的情境哦! 师: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 (谁家玉笛暗飞声) 师:这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散入春风满洛城) 师:在夜里倾听一支表达惜别之情的《折杨柳》曲 (此夜曲中闻折柳) 师:谁能不勾起怀念故乡之情呢! (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读懂诗人 1、写作背景 师:哦,我们仿佛已经走进诗人,走进洛城,感受到悠扬的笛声,寂静的洛城,满怀的思绪……可吴老师不禁想问,诗人因何浮想联翩,又因何作下此诗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离诗人再近一步。 学生分享写作背景。 10岁,读诸子百家,通诗书。 24岁,年少有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5岁,辞亲远游。“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4岁,初到长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2岁,待诏翰林,“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44岁,赐金放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5岁,双子星会,“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五、读懂诗情 师:诗人思归故里,方才写下此诗,由此可见,诗歌表达的是 一种怎样的情感? (思乡之情) 师:谁能告诉我,诗歌中这种情叫什么情? (故园情) 师:是啊,何人不起—— (故园情) 师:怎么理解这句诗? (是啊,谁的心中能不升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 师:吴老师知道咱班上有些孩子是留守学生,是外地人,平时会想家、想父母的举手?那你们觉得,根据观察,你们周围的哪些人会格外地思念故园? (乞丐——无家可归的人) (商人、游客、学生……——离家在外的人) 师: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思乡,我们读诗也思乡,那当时和诗人同处洛阳,一样听到悠扬的《折杨柳》的笛声时,还有谁也在思乡? (在外经商的人,家破人亡的人,独自求学的人……) 师:简而言之,是远离故乡的人!让我们再读诗歌,读出离家的伤感,读出在外的忧愁,读出诗人的愁绪。 学生齐读 六、读出画面感 1、想象画面,模拟李白思乡的情景 师:有多少人远离故乡,有多少人魂牵梦萦,有多少人心生向往, 因为思乡,纳兰性德“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因为思乡,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因为思乡,李白又会怎样呢?此时的他,会有怎

文档评论(0)

卢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