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doc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实验小学听课散记 教育,在翻来覆去的折腾中,终于掀开了新的一页。尘埃洗尽,当鼓足干劲,奋力前行。9月4日,遵照陈局长的指示,我们小学组一行4人到实验小学调研开学情况。当我们迎着朝阳踏进校园的时候,惊悉王局长今天到校要听推门课!一丝隐忧涌上心头。局座文字功夫深厚,对语文教学非常内行,乃执牛耳者。多年以前,就对我耳提面命,今天要听的这节课是参加全市古诗词阅读教学专题研讨会一节示范课,虽然早在暑假之前已通知学校认真准备,情况如何我心里还是没底,事已至此,只有暗中祈祷了,希望课讲得不要太难堪! 上课铃响,我们在教室后排就坐。讲课的是年轻的郭俊老师,郭老师的课我听过多次,她的身上弥漫着小学语文教师特有的气质,喜欢读书,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讲授内容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课的开始,教师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梅花图片,图片美仑美奂,令人啧啧称奇。欣赏完毕,教师提问:同学们说说梅花同其它的花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吗?(生答:梅花在冬天开放,梅花傲霜斗雪等等) 教学反思: 1、教师的提问方式值得推敲,尤其是加上“特别”一词,看似是要突出梅花的品质,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弥足珍贵的个性化情感体验给格式化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意味着新课程背景的阅读教学不应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间多向、开放、动态的对话过程。这种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如:对“落叶”这个文本的感悟,因为人生的经历不同,对文本的解读、体验也是不同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儿童看到落叶,可能想到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打雪仗、掷雪球等有趣的童年活动便会纷至沓来;青年人看到“落叶”可能会想到希望和成功,落叶孕育着希望和未来,失败了没有什么了不起,一切还可以从头再来;中年人看到落叶,便觉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然对于中年杜甫而言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徊”,李煜则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落叶”对老年人而言则是叶落归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同样,学生在欣赏五彩缤纷的梅花图片的时候,他们的感受也可能是参差百态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学生可能赞其形,有的可能称其艳,有的可能咏其骨……怎一个简单的“特别”了得。 2、如果在播放梅花图片的时候,配上恰当的音乐,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可能更好,感染力更强,诗是一幅无形的画,画是一曲无字的歌。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梅花的诗歌和名言警句,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出口成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香气满乾坤”…… 师总结:是啊,千百年来,梅花在诗人的眼中总是那么坚贞,那么高洁…… 教学反思: 1、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梅花的诗歌和名言警句,既可以营造学习诗歌的浓厚氛围,又可以唤醒学生的记忆,丰富语言积累,从中体会梅花的精神,为本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总结语值得推敲。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其主题应该是多元的,“坚贞、高洁”是其主流价值但不仅仅囿于此。“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的可能是一种闲适,清幽;“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抒发的是一缕思乡之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中梅花则是友情的象征。就是在毛主席和陆游这两首词中诗人表现的主题思想和格调也完全不一样。教师不能以偏概全,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接下来是学生自主练读诗词,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学生自读,教师巡查。 教师点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环节设计非常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都强调了学习古诗的一个主要方法:多读。语文教学要在读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中丰富语言材料,读中培养语感,读中揣摩和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要读得形真,情切,意远。尤其是古诗词要熟读成诵,才能慢慢体会、感悟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绘画美。教学中难能可贵的是教师注重发挥评价改正错误、促进发展的功能。一是评价主体多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过程;二是评价指标多维,方法多样。当然遗憾也是显见的:①教师可以大胆范读;②评价学生读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