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 地理学者的丹霞地貌研究.docxVIP

中山大学 地理学者的丹霞地貌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文档范本 zls最新整理 精选文档范本 zls最新整理 2011 年 第 1 期 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No. 1 2011 第 51 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 51 ( 总 229 期 )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 229 中山大学地理学者的丹霞地貌研究* 李 青 果 摘 要: 从上世纪 20 年代迄于现在,中山大学几代地理学者对中国“红层”地理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而逐步构筑中国红层研究体系,由此提出的“丹霞地貌”,被誉为地学方面的中国“国粹”,并促成 2010 年“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从“丹霞地貌”的发现、命名和研究,到“中国丹霞”的申遗成功,凝聚了近百年中大地理学者的才学心力。其从学术研究带动地质景观美学价值的开发推广,到以争取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身份彰显其地理学意义,并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拓展,在学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的互动方面,提供了经典的例证。 关键词: 丹霞地貌; 中国丹霞; 中山大学地理学者; 学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322. 9 / K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9639( 2011) 01 - 0000 - 08 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红层”( 红色砂砾岩层) ,对这一特殊的地理现象,从上世纪 20 年代迄于现在,中山大学几代地理学者对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而逐步构筑中国红层研究体系,由此提出的“丹霞地貌”,被誉为地学方面的中国“国粹”,位列“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第 14 位①。2004 年,“丹霞地貌”命名地的广东丹霞山,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2010 年,由中大地理学者参与主事,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 申报的“中国丹霞”系列自然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丹霞地貌”的发现、命名和研究,到 “中国丹霞”的申遗成功,凝聚了近百年中大地理学者的才学心力。其由学术研究带动地质景观美学价 值的开发推广,到争取中国丹霞世界遗产身份彰显其地理学意义,并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拓展, 在学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的互动方面,提供了经典的例证。 一 广东北部及邻近地区“红层”地理现象,从 19 世纪末就引起了外国地质学家的注意。德人李希霍芬( F. Richthofen) 及日人野田势次郎( S. Noda) 和饭冢升( N. Oitsuda) 均曾前往调查。中国地质学者涉足这一领域,以著名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先行,而其研究,使中国红层地学研究逐渐具有自觉而深入的学术意义。冯景兰( 1898—1976) ,河南唐河人,1921 年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1923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27—1929 年担任中山大学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 工程师) 。两广地质调查所由 * 收稿日期: 2010—09—26 作者简介: 李青果( 1969—) ,男,湖南古丈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学报编辑( 广州 510275) 。 ① “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国地理学会于 2009 年共同发起,邀请全国地理学者推荐选出。该条文字说明为: “1928 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了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 霞层’。此后陈国达、吴尚时、曾昭璇、李见贤( 黄进) 等考察研究,命名了‘丹霞地貌’。”见 http: / / baike. baidu. com / view / 2945614. htm。 精选文档范本 精选文档范本 地理学家朱家骅组织成立于 1927 年,其建所目的在于广泛调查两广山川水文,促进地理学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联系,宗风所向,形成中大地理学者积极进行田野考察研究的科学实践风气,红层地学研究即为 其重要的成果之一。 1927 年 11 月,冯景兰受命调查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一带地质。从 12 月 3 日至 25 日,历时 23 日,水陆兼程千余里,“测制地质图面积约一万三千余方里,采得矿物岩石化石标本约二百余种”①。而在沿途仁化丹霞山、南雄苍石寨、由南雄至始兴西南约百里浈水两岸、曲江之北、大井之东、鸡岭之西等地所见状如奇峰陡壁的红色岩层,“面积不下五千余方里”,尤其引起冯景兰的研究兴趣,使他起意勘察红色岩层的分布、构造,并“研究红色岩层之性质成因及被侵蚀之情形”②,遂开中国学者红层地学研究的先河。 此次地质调查的报告《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是中国学者研究中国红色岩系最早期的 一篇重要文献。冯景兰从地形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讨论其时代、成因,认为时在中生

文档评论(0)

159****12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