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无ST段抬高 ST段抬高 无ST段抬高的心梗 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心梗 非Q波心梗 Q波心梗 (非透壁心梗) (透壁性心梗)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定义和分类 ★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问题 ★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问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omes , ACS) 是从不稳定性心绞痛到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通常(但并非总是)由于CAD所致,在病理生理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分类 : ★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非Q波心肌梗死NSTEMI(CK-MB大于正常上限的2倍)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CK-MB小于正常上限的2倍) ★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Q波心肌梗死STEMI 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问题 ★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指标 ★Braunwald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分型 ★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无ST段抬高的AMI的危险性分层 ★ACS介入治疗的死亡和心梗危险分层 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指标 临床资料 心电图改变 生化指标 冠脉造影 临床资料   (1) 年龄:高龄(≥ 70岁 )患者危险性高   (2) 病史:有静息心绞痛发作者危险性高。依据 Braunwald 的不稳定心绞痛分级:Ⅲ级患者(48小 时内有静息心绞痛发作)的住院期急性心肌梗死和 死亡率比Ⅱ级患者(48小时以外至1 个月内有静息 心绞痛发作)明显增高( 11% vs. 4 % )。   (3) 伴随疾病:以合并糖尿病者危险性高。 心电图改变 ◆ST段水平下降 ≥ 0.1 mv 或新出现 LBBB 者危险性最高 ◆ST 段升高 ≥ 0.1 mv 者为次 ◆单纯 T 波改变或心电图正常者危险性低   (1) 心肌酶谱:包括CK、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肌钙蛋白T 和I( TnT、TnI ),可以反映心肌损害情况。其中以 TnT和 TnI 最为敏感和特异。    (2) 炎症指标:CRP作为炎症指标已被广泛应用,具有独立的预后判断价值。有报告指出Braunwald Ⅲ 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中CRP升高占50 % ~ 70 % ,其中40 % ~ 50 % 患者的CRP和白细胞介素6( IL6 )升高可持续至3 个月,并与再发UA和MI有关。另一组研究结果示AMI发病前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病史者入院时CRP升高占90%,AMI为突发者,入院时CRP升高仅30 %。研究还发现3 ~ 6个月随访的死亡率和AMI 发病率随CRP 浓度升高而增加。 生化指标 有以下表现者为高危险性:   (1) 危险性随病变血管支数、病变弥漫程度、小血管病变、闭 塞血管病变数而增高。   (2) 左主干病变   (3) 含血栓性病变(见图1) (4) 病变形态复杂,行介入治疗难以或无法植入支架。(见图2) 图1 图2 冠脉造影 Braunwald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分型 Braunwald按照心绞痛的严重程度、临床情况和抗心肌缺血的治疗强度将不稳定性心绞痛分型。这种分型反映了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程度,目前在国际上普遍采用,较为实用: A 继发性 B 原发性 C 梗死后(梗死后2周内) 2.临床情况 I 初发或者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 II 休息时胸痛,亚急性(2-30天前) III 休息时胸痛,急性(48小时以内) 1.胸痛程度 Braunwald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分型 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阴性或弱阳 ST段1mm,持续时间20分 ①1个月内出现的静息心绞痛,但48h

文档评论(0)

2001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