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与免疫(一).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of Bacteria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 正常人的体表和腔道粘膜 寄居着 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 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或有利 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 1.生物拮抗——受体竞争, 环境竞争,营养竞争 2.营养作用——产营养 3.免疫作用—— 有免疫 4.抗衰老作用——除废物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tistic pathogen) 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 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伪膜性肠炎) * * 李 秀 真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细菌 机体的防御机能 体内 体外 细菌 细菌 细菌 细菌 细菌 细菌 细菌 毒性物质 病理变化 第二节 细 菌 的 致 病 作 用 感染 p64 致病性 毒力P66 感染性疾病 发生因素 细菌的致病性 宿主的免疫性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毒 力 侵入数量 侵入部位 侵袭力 毒素 一、细 菌 的 毒 力 毒 力 侵袭力 毒 素 荚膜 黏附素 侵袭性物质 外毒素 内毒素 细菌生物膜 (一)侵 袭 力 部位:宿主细胞表面 意义:黏附与定植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1、黏附素(普通菌毛及类菌毛) 配体与受体的相互结合是主要和关键的 特异性、不可逆性 包括荚膜、微荚膜、Vi抗原,K抗原等 化学成分:多糖或多肽 意义:抗吞噬 2、荚膜及类荚膜 3、侵袭素及侵袭性酶 侵袭性细菌:痢疾杆菌,伤寒沙门菌等肠道感染性细菌 化脓性球菌 侵袭基因(inv 基因):编码侵袭素,表达于细菌表面。 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血浆凝固酶等 4、细菌生物膜 是细菌适应周围环境而形成 的一种保护性生存方式; 抵抗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 药物攻击; 细菌之间传递信号、耐药基 因、毒力基因 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 (扫描电镜照片) (P72图) (二)毒 素(toxin) 1、外毒素(exotoxin) 为蛋白质(A-B模式);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脱毒制备类毒素; 毒性强,对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引 起特定病症; 理化因素不稳定,不耐热; 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A:毒素活性亚单位 B:毒素结合亚单位 (AB结构完整才有毒性) 恶心、呕吐和腹泻 刺激呕吐中枢和肠壁 肠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粘膜分泌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严重腹泻和呕吐 激活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 肠毒素 肠毒素 肠毒素 霍乱弧菌 产毒性大肠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 肠毒素 肌肉松弛性麻痹 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肉毒毒素 肉毒杆菌 骨骼肌痉挛 阻断神经元之间正常抑制性冲动传递 痉挛毒素 破伤风杆菌 神经毒 猩红热皮疹 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红疹毒素 溶血性链球菌 红细胞、白细胞溶解 细胞膜损伤 溶血素,杀白细胞素 葡萄球菌 心肌损伤,肾上腺出血,外周神经麻痹 抑制蛋白质合成 白喉毒素 白喉杆菌 细胞毒 体内效应 作用机理 外毒素 类别 类别 常见的细菌外毒素及其毒性作用 破伤风痉挛毒素: 阻断神经元之间正常抑制性冲动传递 *

文档评论(0)

35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