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黄川友讲解.ppt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黄川友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2 3.4 (熟悉)利用数学模式预测各类 地面水体水质时,模式选用的原则 ? 按来水和排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为:动态、 稳态、准稳态水质模式; ? 按拟预测水质的空间分布状况分为:零维、一 维、二维、三维水质模式; ? 按拟预测的水质组分为:单一组分、耦合组分 水质模式; ? 按数学模式的求解方法及方程形式分为:解析 解、数值解水质模式; ? 按预测水域的环境水力学条件分为:恒定、非 恒定、时段平均水质模式; ? 按点污染源的排放方式分为:连续稳定排放、 非连续稳定排放水质模式。 3 水质数学模式选用的原则: 1 、对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二 维或三维模式:对水质分布均匀的水域进行水质 影响预测时,选用零维或一维模式; 2 、 对上游来水或污水排放的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显著 情况下的水质影响预测,应选用动态或非稳态模式;其 他情况选用稳态模式(上游来水或污水排放的水质、水 量随时间有一定变化时,可先分段统计平均水质、水量 状况,然后选用稳态模式进行水质影响预测); 3 、 矩形河流、水深变化不大的湖(库)及海湾,对连续 稳定点源的水质影响预测,二维以下一般采用解析解模 式;三维或非连续非稳定点源的水质影响预测,一般采 用数值解模式; 4 水质数学模式选用的原则(续): 4 、稳态数值解模式适用于非矩形河流、水深变化 较大的湖泊(水库) 和海湾水域内的连续恒定 点源排污的水质影响预测; 5 、动态数值解模式适用于各类恒定水域中的非连 续稳定排放或非恒定水域中的各类排放; 6 、 单一组分的水质模式可模拟的污染物类型包 括: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和废热 (水温变化预测);多组分耦合模式模拟的水 质因子彼此间均存在一定的关联,如 S — P 模式 模拟的 DO 和 BOD 。 5 ? 水质模式按 时间变量 分为:动态、稳态、 时段平均模式; ? 水质模式按 空间变量 分为:零维、一维、二 维、三维模式; ? 水质模式按 水质组分变量 分为:单一组分、 耦合组分模式; ? 按 数学模式的求解方法 分为:解析解、数值 解模式; ? 数学模式的使用按其 环境水力学条件 分为: 恒定、非恒定模式; ? 按 污染源的类型 分为:点源、非点源模式; ? 按污染源的 排放方式 分为:连续稳定排放、 非连续非稳定排放模式。 模 式 类 型 6 适用于恒定水域中点源 连续稳定排放,其中二 维解析模式只适用于矩形河 流或水深变化不大的湖泊、 水库。 适用于非矩形河流、水深变 化较大的湖泊、水库水域内 的连续稳定排放 适用于各类恒定水域中非连 续稳定排放或非恒定水域中 的各类排放 可模拟持久性污染物、非持 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废 热。(注意各组分定义) 解析解模式 稳态数值模式 动态数值模式 单一组分水质模型 模 式 适 用 条 件 7 1. 某外资企业在我国华北新建一化纤厂, 其废水处理欲采用其在泰国同类厂的成熟 工艺,废水 COD = 1000mg/L, 经格栅、调节 池停留 4 小时,用活性污泥法,既可达到 COD 小于 150mg/L 的排放标准,你在评价时, 应注意那些问题? 2. 一生产精对苯二甲酸企业,废水中主 要含有机物,合成中用微量钴、镍作为催 化剂,由于用量很少,所以评价因子选择 时,只将 COD 和 BOD 作为评价因子,请你 分析是否合理 。 8 年份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流 量 ( 10 m 3 /s ) 19 17 16 15 17 10 21 10 19 16 年份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流 量 ( 10 m 3 /s ) 12 9 12 15 16 12 20 12 7 8 3 、某河流水文站二十年最枯月平均流量见下 表,按经验频率估算其最枯月 90% 保证率的枯水 流量为( C ) A ( 10 m 3 /s ) B ( 9 m 3 /s ) C ( 8 m 3 /s )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