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优秀实用课件17 记承天寺夜游.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掌握文言常见实词、虚词。 2.了解全文的内容。疏通文意,学习凝练含蓄、流畅自 如的语言风格。 3.体会作者在短文中含蓄表达的特殊心境,理解苏轼的 人格魅力。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思念弟弟的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对王安石的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苏轼开始很不在意,还潇洒幽默地说:“今后我的诗不愁皇帝看不到了”。但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不潇洒,直到被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到黄州,不得签署公事,又不得擅自离开安置所,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对苏轼的被捕,他的弟弟苏辙有一个准确而深刻的解释“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遂( )??寝( )?藻( )??荇(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suì qǐn 一、读一读: zǎo xìnɡ 月色入户。户:门。(门→户)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盖竹柏影也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明确重点词语:户,念,欣然,遂,亦,寝,相与,但,闲人,耳 二、记一记: 盖 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户: 欣然: 念: 无与乐者: 遂: 寝: 相与: 步: 重点词语 单扇的门, 一说指堂屋的门。 愉快地,高兴地。 想,思考。 没有(可以) 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就。 卧,睡。 共同,一起。 徒步徐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重点词语 空明: 藻荇: 交横: 盖: 但: 闲人: 耳: 清澈透明。 泛指水草。 交叉错杂。 连词,解释原因, 相当于“原来是”。 连词,只是,不过。 这里是指不汲汲于 名利而能从容流连 光景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而 已”“罢了”。 1.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2.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 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 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 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2.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 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3.体会描写“庭院月色”句的妙处。 4.文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说说句中的“闲人”的“闲”字在全文中起 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一、研读文本 5.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6.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 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 “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