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巧比妙喻、夸大缩小、以小见大只是分享.ppt

诗词鉴赏--巧比妙喻、夸大缩小、以小见大只是分享.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词曲的技巧 之巧比妙喻 ——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1 比的含义 朱熹《诗集传》云:“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比喻的意思,运用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写得更具体生动。但“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刘勰《文心雕龙·比兴》),“切至”就是贴切,比喻应准确贴切。 比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要求取象与取义的有机结合。取象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应该包含或寄寓于具体物象中,通过物象表现出来。取义要求作品中物象高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思想寄托。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2 明喻:宋·文天祥《扬子江》vs元·徐再思〔清江引〕《相思》 宋·文天祥《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评:末二句以磁针永远指南为喻,抒发了强烈爱国激情,表达了心向祖国、保持民族气节的坚定决心,也说明他把这时期的诗作结集定名为《指南录》的原因。比喻准确形象,“不……不……”的句式斩钉截铁,抒发了激越高昂的悲壮爱国情怀。 元·徐再思〔清江引〕《相思》: 想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评:徐再思此曲把害相思比作“少(欠)债的”,把相思之愁比作所欠之债,才真是出人意外,新奇诡谲。欠债者心理压力沉重,正巧喻相思之无法解脱 ;债务日日催逼,正巧喻相思之时时纠缠。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3 借喻:唐·曹邺《官仓鼠》 唐·曹邺《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评:此诗明写官仓中的老鼠,实是以老鼠借喻贪官污吏,对其贪婪盘剥进行了尖锐揭露和愤怒指斥。 “君”明指官仓鼠,实指贪官污吏,而“谁”则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在幽默诙谐之问中暗藏锋芒,显出特别难能可贵的批判力量。但因以官仓鼠借喻,所以又蒙上了一层“保护色”。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4 隐喻:唐·章碣《东都望幸》 唐·章碣《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写作背景:据《唐摭言》记载:邵安石,连州人也。高湘侍郎南迁归阙(京),途次连江,安石以所业投献遇知。遂挈至辇下。湘主文,安石擢第,诗人章碣赋《东都望幸》诗刺之。 评:这首“宫怨”诗的主旨并非“宫怨”,而是借写“宫怨”来隐喻“士怨”,表达应举士子对主考官的怨恨。诗中的宫女是隐喻应举士子,“君王”喻主考官,“美人”喻走门路求托主考官的应举者。诗是以宫怨隐喻赴考士子之怨,讽刺中晚唐科举考试徇私舞弊之风。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5 连喻:唐·贺知章《咏柳》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评:三句以一问略作回旋,小有停顿,最后又推出一个新巧的比喻:以“剪刀”喻“春风”,把春风催生柳发青叶,喻为剪裁而出。一“剪”写出春回大地,满目青绿,生机勃勃,真是匠心独运的神来之笔。黄周星《唐诗快》赞到:“末句尖巧语,却非由雕琢而得。”一连串比喻的巧妙运用,将春柳写得生气勃勃,成为传诵之作。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6 曲喻:李商隐《日日》 李商隐《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评:这首诗采用的是曲喻手法。所谓曲喻,是说不能直接作比,而要转一个弯才能比喻。此诗题一作《春光》,抒写烂漫春光所引起的纷乱思绪。 后二句承此,用曲喻手法把诗人的心绪不宁强烈抒写出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几时”语气颇急切,“心绪”即心情,与春天晴空中飘动的“游丝”并不相似。但“绪”又有丝绪(丝头)之意,因而就与“游丝”相似,这样一转弯就可作比喻了,这就是曲喻。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7 双关比(映带体) :南朝·范云《别诗》 南朝·范云《别诗》: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 评:诗通过雪与杨花双关写出冬去春来,时光如飞,一别经年了。此诗比喻恰当,含义双关,而且“雪如花”、“花如雪”的句式,形成回环优美的韵致旋律,把诗人绵绵不尽的离别情思很深挚地抒写出来,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宋代大词人苏轼的模仿作《少年游》: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评:沈德潜在《古诗源》中选范云诗所批:“自然得之,故佳。后人学步,便觉有意。”“自然得之”与“有意”为之,大有优劣之分。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8 诗词

文档评论(0)

zjq1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