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比喻培训讲学.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比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比喻 优秀的课堂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该怎样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该怎样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课堂中教师该处于怎样的位置?这里,笔者想用三个比喻,结合第五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和港台展示课,谈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能有更周全的思考。 一、课堂不仅是树木,更是森林。 我们课堂是树木,但树木是构成森林的因子。我们的课堂更是森林,但森林皆由一棵棵树木构成。我们的课堂不仅是树木,不仅应有一颗树的枝繁叶茂,更应有一片森林的绿波翻涌。我们的课堂既要有对树木特写的凝视与精细,也要有对森林航拍的开阔与舒畅。 我们的课堂是树木,有局部;我们的课堂更是森林,有整体。 这个树木,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和关键词句的象征。这森林,是文本整体的骨架、血肉、经脉和灵魂的代表。这树木,是课堂的一个环节、一个细部。这森林,是首尾呼应、一气呵成的流动的课堂的整体。 文本研读时,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有语言的碎片,没有文本的整体。我们既要从整体出发,找好突破口,抓住线索,锁住灵魂,看到整体,也要通过细部研读寻到整体的思想和艺术的特点。 教学设计时,我们既不可只有“航空”的“着眼整体”,也不可只有“走穴”的“钻牛角尖式”的纠缠,更不能有硬生生的文本和课堂的割裂。我们既要着眼整体,见到森林,让我们的课堂有“航拍”的整体感,也要凸显细节,有“特写”的显微法,通过细部见到整体。 观“圣陶杯”课堂教学大赛,诸多老师硬生生地将课堂割裂成若干模块,着眼于局部的解剖和研读。教《信客》者,将课堂割成“整体感知,初识信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重点研读,触摸信客”、“分析写法,赏析语言”、“品味意蕴 学习信客”、“深情感悟 赞美信客”六个板块,课堂始终抱着一颗颗树木转圈,走不出森林,见不到绿意,也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教《春酒》者将课堂割裂成“读一读:整体感知尝春酒”、“品一品:细微之处品春酒”和“写一写:拓展延伸写春酒”三个模块,课堂“灵魂”在哪里,“文眼”在何处,“形象”很模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月迹》者,则将课堂割成“想象入境,诗意生辉”、“品味体验,诗情飞扬”、“入画似诗,诗意流动”三个模块……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生硬地割裂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这样刻意的板块划分,既伤害了文本,也搅乱了课堂,文本因割裂而失去了灵魂,不再有“航拍的整体美”,课堂因割裂而多了很多生硬,不再有一气呵成的畅快。课堂是流动的整体,是绿波翻涌的森林,虽有边界,有开头,有结尾,有过渡,有照应,有段落,有层次,但那是流动的自然,而不应是外科手术式的切割。课堂是由树木组成的森林,我们要找到一个入口,寻着一条小路,探寻着走出去,见到森林,呼吸到新鲜空气。 有一节教《我的第一本书》的课,那是透过树木见到森林的。教师着眼的是“森林”,“我的第一本书”这条线索,这个灵魂。课堂围绕着“书”,探究书的来历、与“书”有关的人事和情感。教师入手的是“树木”,重点品读“父亲补书”这个细节,一句一句的、一个词一个词的品读,让学生深刻地领会“我的第一本书”所寄托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习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着眼森林,着手树木”,盯着树木,不忘森林,俯瞰森林,不忘树木,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这样样子,着眼整体但要通过细部的研读去体现,着手细部的研读但目的是感知文本整体的思想和艺术的美。 二、课堂不是高铁,而是羊肠小道。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是高铁,绝对不能是高铁,绝对不能像高铁那样做精心的预设。 事先,铺设标准的轨道,架好一致的电线,设计好运行的轨迹和时间表,规定好何时从何地出发,何时到达何站台,在某个站台停留多长时间,何时到达终点等,时间不差分秒,距离不错厘米——而且运行的速度还要达到每小时三百公里。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是这样精心预设的高铁,只能是乡野的羊肠小道。 这小道,虽是一条路,但弯弯曲曲,有些泥泞,有些荆棘。这小道,虽有终点,但你不能一眼望穿,总有一些灌木或丛林遮挡你的视线。这小道,虽有点难行,但你能欣赏到自然的美景,能看到飞舞的蝴蝶,能闻到扑鼻的花香。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该是这个样子,是行走在羊肠小道上的样子。她既不能有高铁那样标准的预设,也不能像高铁那样的飞驰,她需要慢慢地自由地行走,在行走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该是这个样子,是行走在羊肠小道上的样子。她有一条羊肠小道,小道两侧有一些灌木或丛林,有时还有溪流,还有花园,沿着这条小道可以到达她的目的地。这条羊肠小道就是我们的预设,是我们预设的一条课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84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