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运输)第3章说课材料.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3 章 纵断面设计;3.1 概述;1.纵断面设计内容 (1)纵坡设计:坡度、坡长 (2)竖曲线设计:竖曲线半径、竖曲线长度 2.设计标高 公路: 新建公路:路基边缘点(没有超高前) 中央分隔带边缘点(没有超高前) 改建公路:路基边缘点或路基中线点(没有超高前) 城市道路:道路中线点(没有超高前) 中央分隔带边缘点(没有超高前) ; 设计标高的位置;3.2 纵断面线形设计 3.2.1 纵坡及坡长设计;3.2.2 纵坡及坡长技术指标;《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3000~4000m折减1%;4000~5000m折减2%;5000m以上折减3%的规定予以折减。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采用4%。 城市道路则按课本表附注折减。 ; 理想的最大纵坡i1:希望车速V1等速行驶 坡度i2(不限长度的纵坡) :V2的速度等速行驶,V2称为容许速度 ﹥ i2:减速行驶直至熄火。 故:对大于i2的纵坡应限制长度。;4. 坡长限制 (1)最大坡长限制(公路和城市道路)见课本P145表7-6 (2)最小坡长限制 5.最小纵坡 :考虑排水要求。 公路:长挖方地段及横向排水不通畅地段一般0.5%,特殊0.3% 城市道路:一般0.5%,特殊0.3%; 6.缓和坡段 作用:以恢复在上陡坡的速度通常。采用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大于3%,其长度应不小于最小坡长 7.平均纵坡 :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 值。 iCP= ⊿H/L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以接近5.5%(相对高差为200m ~ 500 m)和5%(相对高差大于500 m)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1)最大合成坡度:考虑行车安全,用于急转弯和陡坡路段组合的情形。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各级公路最大允许合成坡度 规定见表。 《城市道路规范》:城市道路最大允许合成坡度 规定见表. (2)最小合成坡度:考虑排水要求,应大于或等于0.5%。;3.2.3 竖曲线;1.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竖曲线长度 L:L=R ω 竖曲线半径 R:R=L/ ω 竖曲线切线长 T:T=L/2 竖曲线任一点竖距 h:h=x2/2R;(1)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 ● 缓和冲击 a = v2/R=V2/12.96R (m/s2) Rmin = V2 / 12.96a = V2/ 3.6 (取a = 0.278 m / s2) ● 行程时间不能过短 取 t=3 (s) Lmin= v t= V / 1.2 (m) ● 满足行车视距要求 凸形竖曲线:行车视距为有效控制因素。 凹形竖曲线:缓和冲击为有效控制因素。;;;;3. 竖曲线的计算;4 . 爬坡车道;(1)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 ● 允许最低速度以下; ● 设计通行能力小于 设计小时交通量。 (2) 爬坡车道的设计 ● 横断面组成 ● 平面布置与长度;分离渐变段;5. 避险车道; ; ;; ;3.3 视觉分析及道路平、纵组合设计;1.定义:指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前提下,研究道路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2. 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应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保持平衡。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 。 (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 ;;;;;;;;;;;3.4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成果;(1)控制标高的影响 (2)非机动车的考虑 (3)地下管线的影响 (4)与沿线出入口的衔接 (5)最小纵坡度的要求 ; 1.收集资料 2.标注控制点 3.试坡 4.调整坡度线 5.核对重要断面 6.定坡度、坡长及变坡点的位置 7.竖曲线设计 ;; 1.纵坡及坡长技术指标: 最大纵坡,最小纵坡,高原纵坡折减,坡长限制, 平均纵坡,缓和坡段,合成坡度 2.竖曲线最小半径 缓和冲击,行程时间,视距要求。 3.竖曲线计算 4.平纵组合设计 ;作业: 1.某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米,i1=0.8%,i2=5%,竖曲线的半径为5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27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