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的重新认识.pdf

对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的重新认识.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的重新认识 作者:黄敏 〖摘 要〗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自己的特色,经历了 从“国家工厂”到“租赁工厂”,然后再到“海绵工厂”的变化发展 过程。而“保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一直 不变的原则。这种定位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合理性。但是,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这种合理性正在逐步丧 失。因此,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对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指经 营性国有资产,下同)进行重新定位,就成为新形势下发展国家财政 的必然选择。本文拟在分析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基 础上,探讨国有企业的重新定位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思路。 〖关键 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重新认识 截止到 2001 年底,我国拥有国有企业 173504 家(其中大型国有企 业 9453 家)、经营性国有资产 73149.3 亿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也正在逐步建 立和完善起来。而在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过程中,对这些 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正确定位和安排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搁置的 重要环节。在一定意义上,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是决定着我国公 共财政体系能否成功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拟在分析国有企业和国 有资产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探讨国有企业的重新定位和国有资 产管理的新思路。 一、国有企业定位 我国的国有企业主体最初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归全民所有”建立 起来的,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里,它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来源和主要支出渠道。在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计划式管理之下,它基本 上没有自己的利润追求,成为事实上的“国家工厂”或者说是“生产 车间”。1980 年以后,随着“包”字(承包制,作者注)进城,国 有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实行了承包、承租经营模式,国有企业成为承包 者和承租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 (国家放权让利的改革又强化了国 有企业的这一功能),同时,国家财政来源于国有企业的收入比重下 降,国家财政投向于国有企业的支出也有所放缓,国有企业在一定程 度上成为“租赁工厂”。随着 1994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 正式实施,市场化浪潮对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形成强烈的冲击,也对国 有企业的定位提出新的要求。应对市场化竞争的需要,我国政府对国 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国有企业重组与上市三个方面。“下岗分 流,减员增效”主要是解决国有企业冗员过多、效率低下的问题;社 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将国有企业从不合理的社会负担中解放出 来,兼解决企业急需的各种劳动力流动问题;国有企业上市特别是大 型国有企业上市,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客观地 讲,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都已经初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同样不可 否认的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并没有根本性转变,国有企业困难没有 根本改观,国有企业投资仍然是财政支出的“黑洞”,是财政赤字的 主要制造者。另外,国有企业融资发展成为证券市场不能承受之 重――国有企业大量上市融资,所融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或为母公司占 用,或沉淀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中,真正被企业用来进行生产经营的资 金所形成的投资回报率也是相当低下的。统计显示,(2003 年第三季 度季报)沪市 771 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 0.159 元,加权平均 净资产收益率为 6.18%;深市 507 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 0.152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5.85% ;以2003 年 10 月 28 日收 市时 1254 只 A 股加权平均股价为 6.98 元 计算,投资者的毛收益率 小于 2.25% ,即使全部拿来派现,其收益率也只与一年期银行储蓄存 款利率相当。但这并不能对国有企业进一步在证券市场融资形成任何 的妨碍,最近发行的长江电力融资规模甚至超过了 100 亿元。国有企 业就象一块巨大的海绵,不断地吞噬国家财政资金,不断地从证券市 场吸取资金而几乎不给予任何的回报,所以可以称之为“海绵工厂”。 作为“国家工厂”,它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 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有企业定位;作为“租赁工厂”,它是与从集中走 向相对分散的经济体制转型相适应的一种国有企业定位;这两种定位 都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需要,因而对当时的财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相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言,“海绵工厂” 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投资领域必须 重新界定。在一般性竞争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cai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