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9 剪枝的学问 教学反思1.docx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9 剪枝的学问 教学反思1.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 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 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 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效果:细品课文,贯穿全文的主线也可总结出几条:“我”的心理 变化;时间、季节转换的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三进桃园的所见所想。我在教 学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的,紧紧扣住课文中的四个词语“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 在朗读中感悟,利用三对关联词展开说话训练,同时突破教学难点,明白“减少” 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最后我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平常的生活中,哪些例子可 以说明“减少”是为了“增加”。学生议论纷纷,另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瑞峰同学 说的杯中水,“减少了杯子里的水,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还有孙旭东同学说 “减少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增加了自己好习惯形成的机会”,孩子们找到了生活 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成功之处:1、抓住了重点段的分析,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明白:王大 伯为什么剪枝?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味,理解王大伯 说的话,并通过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说的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2、整节课教学活动中,紧紧抓住两点,其一: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剪枝 的学问”,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去感悟,其二,引导学生去 认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紧紧抓住“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 又喜”等描写,反复朗读体会,并同桌交流。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籍, 虽未一语倒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不足之处:1、时间分配不当,上课过程中可以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如:减少了错别字是为了 增加字的正确率,棉花打岔,掐头等。由于时间调控不当,这一环节忽略了。2、 深怕时间不够,操之过急,有时代替学生回答。缺乏思考的空间,设计问题,要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脑思考。 .改进措施:调节课堂气氛,达到动静相宜。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 间短。如果一直让学生听、说、读,学生就会越来越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 果。而画画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立刻安静下来。学生聚精会神的画 画时,心情平静了,使而后的听说环节能顺利进行。

文档评论(0)

fangqi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