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二四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ppt

专项二四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返回 [ 示例 ] (2012· 山东高考 ) 以下是选自 1911 年 11 月 2 日 《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 大国。……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 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 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 高频考点 考查民国时期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返回 (1) 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 统的理由。 (2) 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 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返回 [ 解析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 中提取有效信息。第 (1) 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华侨支持袁世凯 为临时大总统的原因“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等。第 (2) 问要求从政治角度,如袁世凯的反动措施等方面回答原因。 [ 答案 ] (1) 他们认为袁世凯做临时大总统,有利于调和 矛盾,稳定局势,有利于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可以避免 外国干涉。 (2) 没有真正实现。袁世凯践踏民主,实行独裁,中华民 国名存实亡; ( 或答出两条具体史实也可 ) 袁世凯取消共和,复 辟帝制。 返回 图文 探究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及失败 探究 目的 (1) 知识层面:考查“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 动的序幕,戊戌政变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2) 能力层面:培养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答 问题的能力 专 题 二 四 新知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高频考点·巧解密 创新演练·大冲关 教材问题解答 返回 [ 主旨概括 ] 民主思想的发展与成熟引 导着政治变革。本专题主要概述英、 法、美三国在近代将民主思想法制化 和形成具体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历程。 在世界近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也 开始了民主道路的探索。由于各国的 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的差别,各国的 发展道路、制度形式也各有特色。但 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都强调法律的 返回 至高无上,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民主 的原则;二是都以代议民主的政治组 织形式否定了个人的专制独裁。各国 的民主化进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 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则体现了人类政 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返回 [ 学法指导 ] 1 .学习本专题要把握的基本线索是:“写进法律文献 的民主”是英、美、法通过《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 《人权宣言》将民主意识上升为国家意识,让更多的人认可 和遵行,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民主进程;“实现民主的政 治构建”“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和“近代中国创建民主 制度的斗争”则体现了从实践到制度的民主政治实现的一般 流程。这些国家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各 国民主政治的走向,是近代民主进程中的丰碑。 返回 2 .应突出的重点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 权宣言》三个法律文献的思想渊源、体现的民主思想及在 反对专制斗争中发挥的作用。 3 .要注意的核心问题是: (1) 纵向把握英、法、美代议制政体的形成过程与意义 影响;还要注意结合国情对三国政体作横向联系比较。 (2) 以全球史观审视百日维新、《临时约法》对近代中 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公车上书” 1 .背景 (1)19 世纪末,列强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民族危机加 剧。 (2)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 济环境。 (3) 英国式的政治制度的影响,尤其是 后日本 迅速崛起的事实的影响。 (4) 甲午战争的惨败把以 、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 派推到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最前沿。 (5)1895 年 4 月,《 》的签订。 明治维新 康有为 马关条约 返回 2 .内容 (1) 拒和、迁都、练兵三项属于权宜之计, 才是立 国自强的根本。 (2) 治国之法:仿行西方 制度。 (3) 强国之法:推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各项政策。 (4) 教民之法:改革教育制度、科举制度。 3 .影响 (1) 冲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 (2) 使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 变法 君主立宪 返回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