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PAGE 3 欢迎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梳理诗歌中事物形象的内涵 2、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3、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讲授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30秒) 新课标《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等级为D。诗歌中的形象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之一。鉴赏诗歌形象,主要涉及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考查形式为概括和分析。现就事物形象鉴赏题的设问方式和答题技巧和大家分享一下。下面让我们走进诗歌中的形象。 二、什么是事物形象。(1分30秒)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 “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三、备考锦囊(1分钟) 1、在高考中,鉴赏景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提问形式: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意象? 说一说这一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2、答题步骤解析 答题思路是怎样的?下面就给大家分步骤讲一下。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是什么物象;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内在品性; ③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四、实例演练(5分钟) 接下来我们用实例演练一下我们的答题思路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杏花这一艺术形象。 下面我们就按照答题思路来分析一下这首诗。 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事物? 从题目可以知道描绘的是杏花。 2、一、二句,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那句诗交代了杏花的环境特点? 是首句,“一陂春水绕花身” “陂”,此处是指池塘。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也就是环境特点。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杏花的勃发的生机。 3、杏花有什么自身特点呢? 我们一起看一下次句,次句“花影妖娆各占春”,满池花影摇曳迷离。 4、“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怎样的形象? 争奇斗妍的美丽形象。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妖娆美丽。 5、杏花的内在品质体现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看三四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杏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6、诗人通过议论抒情,在变现杏花怎样的品性? 褒扬北陂杏花内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在品性之美。 最后让我们体会一下诗人借描摹杏花所寄托的感情,诗中“南陌”与“北陂”对立。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流的名利之场。“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而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结合注释看来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我们也可以推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 最后把我们的思路整合到一起就组成了我们的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杏花形象。(步骤一)描写了杏花在春水环绕的环境下,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步骤二)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步骤三) 五、教师结语(15秒) 希望这次对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一些总结对大家以后考试有所帮助, 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鉴赏诗歌的形象”这一考点实际上主要体现在对咏物诗的鉴赏,本节微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咏物诗的鉴赏方法和解题步骤,依据考点作了如下教学设想:一,考点解析,了解咏物诗特点,归纳咏物诗常见提问方式;二,例题解析,掌握相应的解

文档评论(0)

Nina_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