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赵水平.ppt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赵水平.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和 临床研究进展 中南大学 湘雅二医院 赵水平 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 致病性危险因素 ? 动物试验 ? 流行病学调查 ? 高胆固醇血症相关基因研究 ? 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 AS 发生必备因素: LDL 和单核 / 巨噬细胞( Nature 2008 )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 2008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 氧化 感染 炎症 脂蛋白 动物实验 一、脂蛋白滞留 - 反应学说的理论依据 ( 一 ) Wyler von BM.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6;26:359 – 364. Nievelstein PFEM.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1;11:1795 -1805. 滞留前期 滞留期 滞留后反应早期 一、脂蛋白滞留 - 反应学说的理论依据(二)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人右冠状动脉尸体解剖) From: Nakashima Y.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7;27:986 – 989. ? 迄今为止,对于动脉粥样化性心血管疾病而言, 降低血浆 LDL-C 是最为成功及关键的治疗,抗炎 治疗、抗氧化治疗、改善内皮功能等治疗均未能 在不应用调脂药物降脂的情况下取得明显疗效。 ? 该学说不仅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预防为主的原 则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更是为强化降脂治疗、 “越低越好”的理念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依据。 一、脂蛋白滞留 - 反应学说的临床意义(三) 内皮下脂蛋白滞留 - 反应的过程 三、影响脂蛋白滞留的因素(一) 1 、脂蛋白特性及内皮通透性 ? 脂蛋白的特性:脂蛋白颗粒的直径、 电荷、胆固醇含量 ? 内皮通透性 :内皮细胞更新和凋亡 2. 含 apoB 脂蛋白水平及其持续作用时间 ? 血浆 LDL 的浓度越高脂质滞留速度越快 ? 脂蛋白浓度升高的持续时间: Bogalusa 心脏 研究 三、影响脂蛋白滞留的因素(二) 3. 内皮下基质分子 种类 :蛋白聚糖、胶原、弹性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各 种骨骼相关基质分子 分布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易感区域 ( 弥漫性内膜增厚区域 ) 作用机制 : 三、影响脂蛋白滞留的因素(三) 4. 辅助分子 ? 脂蛋白酯酶 ? 分泌型鞘磷脂酶 ? 分泌型磷脂酶 A2 三、影响脂蛋白滞留的因素(四) 特异病因 - 有效治疗 病 因 过 程 治 疗 结核 结核杆菌感染 T 细胞 巨噬细胞 ↓ 炎症因子 C 反应蛋白 ↑ 内皮细胞改变 抗生素 动脉粥样硬化 ? 单核细胞 MCP-1 ↓ 巨噬细胞 OXLDL ↙ 泡沫细胞 调脂药物 ↘ 细胞因子 金属蛋白酶 病因 结核 结核杆菌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过 程 T 细胞 巨噬细胞 ↓ 炎症因子 C 反应蛋白↑ 内皮细胞改变 单核细胞 MCP-1 ↓ 巨噬细胞 OXLDL ↙ ↘ 泡沫细胞 细胞因子 金属蛋白酶 治疗 抗生素 调脂药物 四、滞留 - 反应学说与干预靶点(一) ? 他汀类药物 ? 依折麦布 ? 鲨烯合酶抑制剂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