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金属充填理论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教研室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教研室 压铸金属充填理论简介 压铸过程中金属液的填充形态与铸件致密度、气孔率、力学性能、表面粗糙度等质量因素密切相关。在极短的填充瞬间,填充形态受压铸件结构、填充速度、比压、温度、内浇口与压铸件断面厚度之比、合金液的粘度及表面张力、浇注系统等的制约。长期以来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论点,但这些论点都是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得到的,有一定局限性。在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填充理论进一步完善并指导实际生产。 (1)喷射填充理论 喷射填充理论也称为弗洛梅尔理论。它是1932年由弗洛梅尔 (Frommer)在矩形截面型腔一端开设浇口,研究锌合金压铸填充过程中得到的。当金属流经内浇口进入型腔后,仍保持浇口的断面形状直向型腔远端的对面型壁射去(见图4-16a)。待到达对面型壁后,在此处的型腔中聚积,消失了冲击力后,沿型壁在整个型腔断面上反向流动。(见图4-16b、c、d、e)当内浇口的断面积f与型腔断面积F之比f/F>(1/3~1/4),这个反向流动是比较平稳的,积聚的金属液以小的旋转涡流形式向浇口方向移动。如果f/F<1/3,则进入型腔的液流速度较高,在浇口对面远端型壁上积聚的金属液在反向移动充填型腔时,返回流的表面会出现强烈的涡状紊流。 (2)全璧厚填充理论 全璧厚填充理论也称为勃兰特理论。它是1937年由勃兰特 (Brandt)用0.5~2mm厚的内浇口(且与压铸件厚度之比为0.1~0.6)研究铝合金压铸填充过程中得到的。勃兰特认为:金属液经内浇口进入型腔后,即扩展至型壁,以后沿整个型壁截面向前填充,直至型腔全部被金属液充满为止。 当内浇口处液流速度低于0.3m/s,内浇口厚度δ与压铸件厚度t之比δ/t>(2/3~1/2)时,易于产生全壁厚填充形态。该理论一般用于结晶区间较宽的合金和形状较简单的压铸件。因填充速度低,内浇口截面大,金属液沿全壁厚向前推进,不产生涡流,有利于气体的排出,减少了压铸件的气孔与疏松,提高了压铸件的致密度。 (3)三阶段填充理论 这种填充理论是1944~1952年由巴顿(Barton)提出来的。巴顿认为:填充过程是包含力学、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因素在内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受内浇口截面限制的金属射入型腔后,首先冲击对面型壁,沿型腔表面向各方向扩展,并形成压铸件表面的薄壳层,在型腔转角处产生涡流。 第二阶段:后续金属液沉积在薄壳层内的空间里,直至填满,凝固层逐渐向内延伸,液相逐渐减少。 第三阶段:金属液完全充满型腔后,型腔、浇注系统及压室构成一个封闭的流体系统,其中压力分布一致。在压力作用下,补充熔融金属,压实压铸件。 *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教研室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文档评论(0)

22255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