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pptx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ppt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单元·第一课 课前导入五谷丰登稷黍麦菽稻课前导入六畜兴旺马牛猪狗鸡羊课前导入 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耒耜,教人们种植谷物,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课前导入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马桥文化石锄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新课学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起源: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粟 稻今天公元后公元前距今七八千年1万年新课学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新课学习商周时期的农业工具:青铜器 木器 石器技术:开沟排水、 除草培土 杂草沤肥 治虫灭害影响:土地利用率提高; 生产力得到提高。新课学习西周时期的农业作物:品种丰富 “五谷”粟 稻 黍 稷 麦生活:频繁迁徙-定居影响:农业自成体系新课学习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耦犁 二牛一人 耧车隋唐:曲辕犁 筒车新课学习赵过姓名:赵过职业:西汉农学家 简介:赵过,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人,提倡代田法,促进农业发展。新课学习耦犁( 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名称:耦犁 汉代使用的一种新式农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泛使用。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新课学习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名称:曲辕犁 唐代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最大的改进就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新课学习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2.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新课学习垄作法 垄作法是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中国华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多用于栽培玉米、高粱、甜菜等旱地作物,其他地区主要用于栽培甘薯、马铃薯等薯芋类作物。 新课学习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以后: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新课学习4.农业灌溉: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新课学习战国-成都-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由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新课学习漕渠 新课学习曹魏 马钧-翻车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汉族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 新课学习宋朝-高转筒车 高转筒车是古代汉族农用工具。筒车的一种,属于提水机械。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借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新课学习水利技术进步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2、春秋:3、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4、秦朝:开通灵渠和江南运河。5、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凡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6、两汉:漕渠、白渠 、王景治黄河 、坎儿井7、隋朝:隋于605年开通大运河。8、唐代:设渠堰使官职9、北宋: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推行,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10、元:开凿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连接原有运河,即京杭大运河。11、明清:灌溉工具改进芍陂新课学习小农经济的概念生产领域生产单位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目的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新课学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封闭性)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落后性)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2)时间:特点: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新课学习 弱点:(1)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3)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 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政策的影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新课学习 积极性: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②在封建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klz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