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原卷版).docVIP

2020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轻松过关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原卷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概览】 第22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纲要求】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中共八大的内容及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及影响。 国民经济调整的内容及影响。 考点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基础落实】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由于 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 创造了条件。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 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高速度。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违背经济发展的 和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4)“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3.政策调整 (1)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 ”的八字方针。 (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 (3)1975年,邓小平提出 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考点深化】 1.“一五”计划的特点 (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渐进性和长期性。 (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 2.“一五”计划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技术弱。 (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3.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核心问题 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2)失误的原因 ①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②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③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3)经验教训 ①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②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③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 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④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⑤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典例剖析】 典例1.(2019·上饶模拟)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 ) 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图示明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典例2.(2019·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