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建筑调研策划书.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徽州古建 传承珍贵文化 三下乡调研 策 划 书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关注民生 .心系三河 .唱响和谐之声”暑期实践队 ——调研小组组长祁涛 关注徽州古建 传承珍贵遗产 ——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 调研背景 1. 徽州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 既隐含了徽商经济的背景, 也反映了自然山水的神秀, 粉墙黛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诗如画,独具魅力的砖 .石 .木“三雕”艺术,使之更 富有细部审美要素。 其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建筑技艺, 民众生活, 伦理观念, 审美追求方面传递着诸多信息。我省十分重视皖南古居民建筑的保护工作,早在 1997 年 9 月,省政府就颁布《皖南古民居保护比例》 。省政府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不 仅指导皖南古村落的规划 .建设和保护工作, 还设立了专项保护基金。 特别是黄山市始终 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对 古居民建筑的保护方法。然而,在依法保护古居民建筑的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一是大 量古民居产权属私人,由业主继续使用,有的业主不仅将老宅租给外人居住,有的还想 进行改建或扩建,甚至变卖古民居内的一些珍贵构件,对此有关部门或无法知情或难以 干预;而且散落在乡村的古民居建筑现在很多已是空宅,原住居民或迁入新居或只有少 量老人居住留守,不说要防火防盗,连日常管护都比较困难。还有人认为, 《皖南古民 居保护条例》的一些内容与《物权法》条文本身就有冲突。在 2007 年 5 月 15 日的《安 徽日报》上曾登录这样的一篇文章: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某生态休闲园,从黄山市内整体 “搬走”了 12 幢徽派建筑。此举再次提出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话题—— 12 幢徽派建筑 乔迁上海的消息被炒的沸沸扬扬,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皖南古民居建筑的高度关注。有人 认为这缓解了当地保护资金匮乏的压力,也有人认为此举助长了徽州文化资源的流失。 其实, 相持不下的争论背后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话题——徽州古建筑怎样保护?怎样才 能更好的利用徽州古建筑? 2. 为了响应团中央关于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参加社会实践的号召, 在校团委和院分团委的统 一组织安排下, 我们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特地组织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调研团于 2008 年 7 月份赴安徽省合肥市肥西三河镇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社会调研活动。 通过调研掌握和反映肥西三河镇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并以资料形式存储 .详解和分 析。并计划从中得出有益于保护皖南古建筑的措施。在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了解 社会,关注徽州古建筑,培养我们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社会交际能力。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肥西三河镇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大体情况包括当地居民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当 地有关部门对保护古建筑所采取的措施, 当地政府对古建筑的利用情况以及当地有关部门对 皖南古建筑频遭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