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育人的沃土论文.docVIP

高中语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育人的沃土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用心 爱心 专心 让语文课堂成为育人的沃土 ——语文课堂中如何适时育人教学有感 走上三尺讲台这短短的四年光阴,有三年是在山区的学校度过的。每当课堂上进行某些课外知识的延伸提问时,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有听说或者能回答的上来,绝大部分人仍像“鸭子”一样迷茫……这时是我最心疼他们的时候。总巴不得能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尽可能地告诉他们。而他们也因为信息来源实在太少,所以渴望学习的迫切心情深深地感染了我。那时,我的心里多少有些盼望:回到离市区较近的家乡后,这样的情况应该会比较少发生吧!因为那儿交通比较发达,信息来源更发达…… 然而,事实总是残酷的。从第一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之后:我的盼望成了我的奢望。令我痛心疾首的是: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所知道的所涉猎的甚至比山里的孩子还少。他们盲目跟风浮躁、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显得麻木自私不近人情,对老师的教育极不尊重,对自己的未来完全没有目标,有的学生甚至从进校的第一天开始,已经在打算着准备读几个月就辍学去打工……在这样惨不忍睹的现状下,还有什么条件说素质教育呢?于是,我收起最初的梦想,从头开始在我的课堂实践如何教学生学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能与周围社会和谐相处的“新青年”。 一、做一个让别人尊重和喜欢的人。 七年级语文课本的编撰是以主题来串成单元的。特别是上册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与中学生自身关系密切。第一单元是“自我介绍”。我抓住机会,借题发挥。让学生进行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在一个集体中受到尊重和欢迎?一开始同学们还低头不语,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后来由一个班干部开了头,大家就畅所欲言起来了。最后得出了这样几个比较集中的观点:上课不随便讲话、团结同学、不欺负弱小、按时劳动、按时上下学和交作业、穿着要正派、不染发等。看到这些意见,我正中下怀,于是适时提出了一个建议:何不把这些观点拟定为我们的班级文明公约,等到学期末了,就按照一定的标准,评出十大标兵?大部分同学都举手表决赞成,只有少数不自觉份子低头。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个班级文明公约对大部分同学都起着很好的约束作用。班里的卫生状况也很理想,逃课现象也比其他兄弟班级有所收敛,课堂纪律得到了所有科任老师的肯定。 二、“我的未来不是梦”。 针对学生无视自己的未来,厌学等情况。我结合了教材上册的第二单元“人生理想”专题,并且在讲课的过程中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追求梦想的过程。让自己走近学生,而不是单纯只说大道理,这样反而更具说服力。在落实课文知识点的同时,开始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告诉学生: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拥有梦想。不是说当科学家或者从事多么崇高的职业才叫梦想。通过自己正当的努力争取,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梦想。最起码要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存在而努力。哪怕是你现在迷恋网络游戏,何不从另一个角度想:这些游戏是怎么来的呢?别人能设计这样的游戏。我又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游戏也让别人玩呢?这样不是更有挑战性吗?后来,在布置的一篇作文《我的理想》中,我开始看到了希望。有些学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有些人想像我一样也站在这个讲台上,有些人还真的就想专攻网络游戏的设计…… 三、“爱国主义”的新体验。 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称呼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生的人:80后和90后。恰巧我就是80后的,学生是90后。都是生在新时代,长在跨世纪。然而这当中又有所不同。特别是针对“爱国主义”这个概念来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周在学习下册第二单元的“爱国主义”专题。第六课《黄河颂》是光未然先生的诗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略这首诗歌当中的主题力量,我特意借来了音响找来了《黄河颂》整部交响乐。把当中最激情澎湃的《保卫黄河》部分和学生分享。音乐的前奏刚响起,我浑身就充满了力量。然而当听听完了这首曲子,我环顾教室:有的人在抿着嘴巴偷笑,有的人甚至直接小声说“我的鸡皮疙瘩都快起来了”……我提问说“听完之后有何感觉?是不是很有力量?”很多人都在摇头……同一首曲子,相邻两个时代的人就听出了完全不同感觉。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现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落实到实处呢?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彻彻底底地忘本了呢?或许吧?记得小时候,每逢放假,学校发电影票,所看到都是跟爱国主义有关系的题材影片。或许那时不喜欢看,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观后感,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那会儿电脑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电视的频道也没有现在的多。现在电视网络等传媒手段这么发达。这些主流的媒体都在传播着什么呢?国歌或许有学生不会唱,但是周杰伦李宇春这些名字一听他们就来劲。这难道能怪学生吗?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扮演着另一个重要的角色:“节目主持人”。 由于年龄相距还不是特别大。我也经常会涉猎那些比较青春的节目。然后有意识把各个节目进行比较,找出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推介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