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民风民俗 1 北京的春节 散文 作者:老舍 春节 ,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 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北京的春节》 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 1951 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 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 , 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妮娓道来 , 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 , 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课文共十四自然段 , 按照时间顺序。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 ( 第 1-7 自然段 ), 写过年前 的准备 , 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 人们熬腊八粥 , 泡腊八蒜 , 购买年货 , 过小年 , 贴春 联, 大扫除 , 为春节作好各种准备。第二部分 ( 第 8-13 自然段 ), 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其中第 8 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 , 第 9、第 10 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 , 第 11 自然段描写初六 店铺开张后的情形 , 第 12、第 13 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情景。第三部分 ( 第 14 自然段 ), 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课文内容详略得当。其中 ,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初一”“元宵节”这几天 , 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 , 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 , 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详细描写。在详写的部分 , 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 , 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 , 突出各自的重点。如 , 写“腊八” , 作者选择“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的节日饮食习惯来写 , 从制作过程、颜色、味道等方面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腊八蒜的 特点。“腊月二十三 是小年 , 作者重点写“祭灶王”的习俗 , 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写“除夕” , 作者则围绕关键句“除夕真热闹” , 写了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 灯火通宵、鞭炮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多方面的讲究和习俗 , 呈现出一幅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全景式画面。写“初一” , 则抓住这一天人们的活动特点 , 先写“全城都在休息” , 然后分别写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孩子们的活动 , 重点写孩子们逛庙会 , 有详有略 , 突出“初一”这一天的习俗特点。 “元宵节”这一天 , 作者略写放花炮、吃元宵 , 详写了“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 能使人深刻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 , 日子的“美好快乐 。 春节期间的其他日子 , 人们的活动没有特殊之处 , 因此作者略写 , 并把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 , 编排在文章的各部分 , 使整篇文章完整流畅。 本文结构安排既紧凑又顺畅 , 前后衔接自然 , 首尾呼应。如 , 由“多数铺户在初六张”过渡到“元宵节”这一内容时 , 作者写“元宵 ( 汤圆 ) 上市 ,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了 。“除夕真热闹” , 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 ; 初一拜年、逛庙会 , 虽“光景与除夕截不同” , 但同样热闹 , 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 ;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 明月当空 , 处处灯结彩 , 家家吃元宵 , 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 , 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再如文章的最后一部分 , 作者用“一眨 , 到了残灯末庙 , 学生该去上学 , 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 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一句承上启下 , 还与课文的首“按照北京的老规矩 ,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 , 使文章结构完整 , 浑然一体。 老舍先生的语言俗白清浅 , 朴素自然 ,“京味儿”十足 , 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了一份情趣。 如 , 1 腊七腊八 , 冻死寒鸦” , 引用老北京俗语 ,(好处)富有民俗色彩 , 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春节的序幕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拉开的。 又如 ,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醉儿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 “腊月和正月 , 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句子中“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闲在”这些词语 , 带着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 , 因质朴而真实 , 令人倍感亲切。文中还有很多老北京人熟悉的生活细节 , 表现出浓郁的“京味儿 。如 ,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 , 各种豆 , 与各种干果 ( 杏 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 ) 热成的。这不是粥 , 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 用了排比和比喻 , 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 说明粥的材料丰富 , 表达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 又如 , “到年底 , 蒜泡得色如翡翠 , 醋也有了些辣味 , 色味双美 , 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 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 , 写出老北京人过年吃饺子要就着腊八蒜的习俗 , 极富生活气息。 教材配有两幅插图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