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历史文化旅游2教程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杭文庙,为历代学宫之所,门前挺立着一块二米多高的碑石,碑上勒文曰:奉旨一应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一走进文庙的大门,已略有些破损的石柱上那苍劲有力的浮雕就映入你的眼帘。推开文庙第二重那红色的大门,迈过那饱经风雨磨蚀的门槛,置身于泮池,凝眸注视碧池中逍遥自在地游乐的鱼,你眼中或许会晃过千百年来在此孜孜以求功名的莘莘童生吟读的身影。泮池的左边是名宦祠,有史可查的历代清正廉明、政绩卓著的名宦计四十七名。泮池的右边是乡贤祠,杨州八怪之一的华、清初诗人刘坊、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民国年间南社巨子丘复等,都忝列其祠,永远受到邑人的崇敬。;据悉,上杭县孔庙建于宋嘉定16年,至今有近800年的历史,据资料考证,上杭县的孔庙为福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之一。当年建造规模盛大,占地8713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分前、中、后三门,殿前建有东、西两廊和名宦祠、乡贤祠及戟门、泮池、棂星门,殿后建明伦堂、崇圣祠,左右有尊径阁及四斋五祠,厅外另拓地一块为前坪,围以宫墙,并立“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一方。大成殿正厅立雕龙石柱10根,梁悬历代所奉匾额8块,殿前石台阶有龙凤浮雕。整个孔庙端庄宏伟,巍然壮观,布局严谨,气势宏大,庙宇高阁飞檐,殿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其建筑与雕塑技艺高超。 ;孔庙名称几经更易,宋嘉定至清康熙称“儒学”,清乾隆至同治称“学宫”。后才称“孔庙”。据上杭有关史料记载,孔庙因毁于水或坏于蚁,几经迁徙修建。现在保留下来的孔庙于2000年进行修复开放,并重塑了高2.4米、重300余公斤的孔子铜像。 ;才溪纪念馆;旧馆由于受场地、设施限制,旧纪念馆已不能适应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需要。??? 在中共福建省委原副书记林开钦同志的提议和关心下,在国家及省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馆工程于2007年8月正式开工,占地面积9350平方米,建筑9310平方米,总投资2000多万元。 ?? ? ? 目前,新馆内有“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展厅、才溪“九军十八师”展厅、“才溪英烈”展厅和“今日才溪”展厅。“毛泽东才溪乡调???”展厅内有实景模拟体验区、“列宁台”、“送郎当红军”半景画,“三千儿女当红军”、“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实景硅胶雕塑、十八乡合作社旧址场景等,展馆内容分为“经济建设创第一”、“文化教育铸辉煌”、“优良作风代代传”、“乡村干部好作风”、“毛主席3次到才溪”、“政权建设树典型”等部分。 ;新馆建成; 古田镇位于福建省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地外新罗、上杭、 连城三县(区)结合部。全镇方圆22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4934户,19594人。9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率先成为全国革命老区第一个亿元镇。 ;? 协成店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赖坊村,二层砖木结构,1922年建造。离会址一公里带有西洋风格的“协成店”,当年是一家商店,1930年1月5日,为了回答“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37岁的毛泽东移居后院小厢房,写下分析时局的长文,就是后来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 ;胡锦涛在五龙民俗广场跳节节高舞; 10年前,胡锦涛来到这里,鼓励老区人民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10年后,这片红土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让胡锦涛倍感欣慰。;在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胡锦涛总书记兴致勃勃地为祥龙点睛,与村民同欢乐。 ;李氏大宗祠简介;1990年被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16年。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 近年来海外李氏子孙到此寻根谒祖者络绎不绝,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面牌坊式楼门上刻着“恩荣”两字,两边对联是:“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正厅前的屏风上刻有明代名儒所撰写的《李氏火德翁传》。宗祠结构严谨,气势非凡,充分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下的建筑艺术,是八闽大地上极为珍贵的建筑文物。   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16年。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从李火德入闽至今 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赣、桂及东南亚各国。近年来海外李氏子孙到此寻根谒祖者络绎不绝。 ;李氏大宗祠藏有218部394卷李氏族谱。1990年以来,李氏大宗祠管委会主持修纂了三次《李氏族谱》,还编印了《李氏简报》、《李氏大宗祠》画册、《李氏大宗祠文史概观》等族史资料,大宗祠管委会将族谱和族史资料送给回来祭祖的台湾宗亲。同样,台湾宗亲也将他们编写的《李氏源流》、《世界李氏族谱》等族史资料回赠给大宗祠。2000年9月,苗栗县铜锣乡李元福先生一行11人为修编族谱专程到大宗祠寻根拜祖。 ;宗祠门前有宽广的石坪和池塘。五扇方圆相间的大门朝南一字排开,整座祠宇占地5600平方米,前低后高,前方后圆,正中大门是用灰青花岗条石、石板砌成,古朴轩昂的大门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