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体评价概诗文.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坡体评价概览 -- 诗文 ? 黄庭坚: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 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跋东坡 醉翁操 》 ? ? 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黄庭坚)又专以补缀奇字, 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 ( 张戒《岁寒堂诗话》) ? 严羽:“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 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江西诗派),乃 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夫岂不工, 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 其作务多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 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 叫嚣怒张,殊乖忠厚之风 , 殆以骂詈为诗” (《诗辩》) 东坡体评价概览 — 词 ? 李清照:“句读不葺之诗” ? 陈师道:“要非本色”、 ? 黄庭坚:“子瞻词如诗” ? 胡寅所谓“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婉转绸缪之度” ? ?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 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 陆游:“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 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 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 东坡:“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 (“法度”,即时下流行的倚红偎翠、绮错婉媚之声;“出新 意”,即“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轨”、“无意不可入,无事不 可言”而“自是一家”。) ? 叶燮说“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 一鼓舞于笔端。”(叶燮《原诗》卷一) 。 陈洵:“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海绡说词》 )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 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 子之流。” (《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 朱依真:“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 谁见东坡真面 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 蔡嵩云:“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 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 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 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 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 王灼说“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 ( 《碧鸡漫志》 ) ? 元好问 ——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 自东坡一出, 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 ”(元好问《新轩 乐府引》 )退之“以文为诗”,性也,子瞻“以诗 为词”,亦性也。 ? “性情”的统帅作用:元遗山祖述东坡“ 无意为文 ” 的观点云:“ 无意于相求, 不期而相遭,而文生 焉 …… 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决胜负,误矣。 自今观之,东坡胜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 然之为工也。” ? 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 体性与风格 体 — 体貌,风格;性 — 情性,性情 } 风格 (风格即人) 《文心雕龙 · 体性》: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 外者也。 然才有庸俊 , 气有刚柔 , 学有浅深 , 习有雅郑 , 并情性所铄 , 陶染所凝 , 是以笔区云谲 , 文苑波诡者矣。 故辞理庸俊 , 莫能翻其才 ; 风趣刚柔 , 宁或改其气 ; 事义浅 深 , 未闻乖其学 ; 体式雅郑 , 鲜有反其习 . 各师成心 , 其异如面。 诡谲师成心,搦翰江山助。 ? “ 豪放派开创者” ? —— 由非到是,由排到捧。 ? 通 随 拗 —— 千古独标。 ? ‘以诗为词的文学破体创作,无视每种文学体裁的当行本色 的规矩,是因为苏轼原本就没将这些法则规矩看得很重,诗文也 好,绘画也好,都不过是我在创造中愉悦的载体而已,‘文以达 吾心,画以适吾意,达心适意,正是审美与法则之间的极好说 明。” (木斋《苏轼的审美人生态度》 《中国苏轼研究》第二辑) ? 张方平:“早尝识其为人,起远方孤生,遭遇盛名之世…… 轼自谓见知名主,亦慨然有报上之心。但其性资疏率,阙于慎重, 出位多言,以速尤悔。” (《乐全集》,《苏轼资料汇编》) 苏轼的文艺观 源于庄子的文艺观 ? “ 美”与“大”; ? “心斋”与“坐忘”; ? “游心”与“物化”; ? “道”与“技”; ? “素朴”与“自然”; ? “言不尽意”;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