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秦汉以来政治制度地发展趋势和特点(2015).pdf

第4课:秦汉以来政治制度地发展趋势和特点(2015).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4 课:秦汉以来政治制度发展趋势和特点( 知识体系 )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左传》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的两大趋势( 两对矛盾 ) 1、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矛盾基本解决是在北宋初期) (1)西汉 背景:分封诸侯国叛乱 措施: ① 汉景帝:削封、平叛;收权(军、政) ② 汉武帝:强干弱枝的措施 A 颁布 ;酎金夺爵 B 监察:为监察郡国而设置 。 (2 )北宋:指导思想是重文轻武、守内虚外。 背景:①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②五代十国,藩割进发 措施: ①收精兵:禁军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杯酒释兵权(补充:军队实行更戍法) ②削实权:文臣知州,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制钱谷:设 转运使 ,州郡财赋除自留外,其余的运往 京师开封 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 握。 影响:①积极:改变分裂,加强集权 ②消极:三冗两积 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遭到压制(矛盾基本解决是在明太祖废除丞相) (1)秦—宋 朝代 强化皇权,压制相权的措施 秦 三公九卿制 汉 设中朝,制衡外朝(丞相)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宋 二府三司制 (2 )明 ①太祖:撤中书,废丞相,掌六部,殿大士 ②成祖:设内阁 权力:无决策权,由皇帝最后裁定; 地位: 阁臣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不是法定中央机构。 (3)清朝:设军机处 权力: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地位:跪奏笔录,上传下达,不是法定中央机构。 评价:①提高决策效率; ②专制皇权高度发展,成社会发展桎梏 ( 表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 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的影响 ①政治:虽提效率,易导致专制、腐败和暴政,阻碍民主法制进步,成为社会发展桎梏; ②经济:束缚生产力,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落后于西方; ③思文:思文专制,国民愚昧,阻碍科技进步; 1 ④外交:闭关锁国,海禁; 总之,专制皇权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二、汉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①高度成熟、完备; ②宣扬君权神授,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③官僚制度(体系)取代世卿世禄制,不断吸纳新生力量 (但仍受宗法制残余影响 ) ; ④权力高度集中, 人治高于法治 , 专制集权不断强化 (中央与地方、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 于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 。 比较记忆:中国古代早期(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①王权与神权结合(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 ③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独立性较强) 。 (以上三点最重要) ④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