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爱心与教育.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 《爱心与教育》摘要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欲速则不达发展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的信念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我自觉地发挥了“集体”的教育功能,注意了各种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有机融合,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其精神世界的充实,有意调动学校以外的积极因素参与教育…… 学生通过条款的集体生活,切身体验到了成长的乐趣、发展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他们拥有了自己充实而美好的精神世界;我通过学生的幸福体会到了自己的幸福,通过对未来班的创意、建设和发展体会到了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教育艺术的魅力所在。 在班级管理上,我进行了用“法治”取代“人治”的探索。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至上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 柳斌“素质教育三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我的“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民主”是学生观,“科学”是教育观,“个性”是人才观。 手记一:爱心与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这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育队伍,而“高素质”的第一条就应该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 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经常在想:怎样才能报答学生对我的厚爱? 班规:凡是学生病休三天以上,班里必须派人去慰问,病休一周以上,班主任再忙也要亲自看望。 寒假,春节前一个冬日高照的上午,我和同学跋涉30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家所在的小山村,我们远远地看见伍建在地里劳动着。我们悄悄地一直走到他面前时,在田埂上站成一排,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猛然抬头,惊呆了脸上泪水夺眶而出…… 事件: 1.背新生周慧上医院 2.学生们的“秘密行动”——探望在医院生孩子的爱人 3.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这是在还债啊!” 4.我给学生送生日礼物 5.对农村孩子——宁玮(她善良)的鼓励(书信来往) 6.帮助伍建 7.每位同学给胡国文一张明信片 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不客气地说,离开了对“后进学生”的研究与关注,“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理由很简单:“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柳斌)面对多数学校的多数班级来说,“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学生”。 我喜欢与“后进学生”们“吃喝玩乐”:星期天,和他们一起去公园,在草坪上摔跤、斗鸡;假期,和他们一块儿徒步去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他们有了学习上的进步,我带他们去吃火锅以表庆贺…… “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后进学生”教育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我喜欢与“后进学生”们“吃喝玩乐”。 我认为教育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但是无比幸福的,也是无比高尚的! 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 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并决定替他当一天值日生,以表达我的歉意。 教育者的明智与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 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表扬或批评转化为集体舆论的褒贬,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不只是“后进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有了进步,是全班的光荣;自己犯了错误,是全班的耻辱。 “真正的

文档评论(0)

138****19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