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乌苏里的莽林中.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网上文库文选 ||info@ 读《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有感 2007 孙加祺 知青小屋原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孙加祺 天津 原黑龙江兵团知青 一、跟我来 到大森林去! 在我读过的书里,有些书真是让我喜欢,爱不释手,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读不够,甚至萌生到书中描写的地方亲自去一趟才过瘾的想法。 俄国作家弗?克?阿尔谢尼耶夫所著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就是这样一本书。 我初次看到这本书(上下册)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版本是1977年由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翻译组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当时,中苏关系还处在紧张状态,这本书的出版属内部发行,是“供内部参考用的”,实意是供批判用的。特别是原苏联时期,曾以此书中的人与事为蓝本,拍过一部电影《德尔苏?乌扎拉》,电影名字就是书中主人公之一的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的名字。1975年,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怀着“拍摄《德尔苏?乌扎拉》,实现了我三十年来的夙愿”的心情和干劲,将它搬上银幕的,后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更为曲折的是,这部书和电影的结局,是德尔苏?乌扎拉在郊外被人杀害,而凶手始终没有找到,但疑为中国人所为,故电影也同被视为“反华”影片。由于这些缘故,《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自然又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加上“内部发行”,印数有限,使这本书让读者虽未看却已生悬念了。 但我刚看这本书时,并不以为然,因为作者的叙述方式是典型的“流水帐”,象本长篇日记。可是越读下去,越感兴趣,越读越难于释手,它将大量的科普知识与地理纪行,用生动的笔触白描下来,让读者仿佛从书中“看到”了现场现景,细腻而不细碎,条理而不枝蔓。几乎每一页都有植物学、动物学、物候学、民俗学和各种知识元素凝结其中,都有值得深究的地方,都有想像的空间。我不禁对作者也感兴趣了。这是真正的大家。 二、可敬的作者 作者弗?克?阿尔谢尼耶夫(1872-1930年),生活在沙俄、苏俄两个时代,他的这本书和其他一些著作,就是成稿于沙俄时期,出版于苏联时期。阿氏1872年出生于彼得堡,1895年从彼得堡步兵士官学校毕业后,入军队供职,成为一名沙俄军官。1900年他调到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工作。阿氏对地理深感兴趣,又喜欢打猎。当时,符拉迪沃斯托克还是一个小城,周边是山岭森林,他出入其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也为他后来的考察事业奠定了基础。 1902年,他成为考察队长,并于1902年、1906年和1907年,先后三次对乌苏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以后又对堪察加等地进行考察,他的各类考察活动一直延续到1927年。 阿氏短命,仅活了58岁,但是他的考察活动和他的一系列著作的影响,都远远超过了他的生命长度,流传至今。1921年-1923年,本书出版后,引起读书界的关注,当时寄居在意大利的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为此作出高度评价,认为“是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并为“它的表现力而倾倒”。它“成功地体现了布雷姆和库珀的结合”。〔布雷姆(1829-1894年)德国动物学家,著有多部描写动物世界的作品。库珀(1789-1851年)美国作家,以著惊险情节作品出名〕,阅读阿氏作品,“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阿尔谢尼耶夫一生献给了考察事业,献给了森林,献给大自然。他后来成为民族学家、地理学家、作家。他是俄国地理学会会员、俄国东方学会会员。曾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博物馆馆长,俄国地理学会阿穆尔(黑龙江)分会会长。 阿氏作品问世于今,已近一个世纪,在欧美以三十多种文字翻译出版,拍成电影、DVD、获奖。一代又一代读者津津有味的阅读着、享受着。俄罗斯本土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出版机构,一次又一次重印他的作品。在中国,电影《德尔苏?乌扎拉》也曾在很小范围内以“内部资料片”放映过。但真正翻印成书是1977年的内部发行,那次一共印行1万册。1万册在中国是九牛一毛,况且内部发行,很少有人知道,因此也很少有人阅读过,它的美妙鲜有人知。 不久前,我惊喜地发现,阿氏《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新的中文版面世了。200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翻译们还是商务版的译者,只是在封面加上“乌苏里山区历险记”的字样。 最让人兴奋的,是新版书中有插图,不仅有阿氏当年在乌苏里山区考察时的照片,还有德尔苏?乌扎拉的照片!还有其他电影海报、剧照的照片。高兴之余,我又在书店买了两本。 当看到新版书的版权页时,我的高兴劲被一个数字冲减了,新版书仅印7千册。7千册,在13亿人的大海中,这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太可惜了,100年后,奇葩还在默默地开放,而那些低级、无聊、媚俗、抄袭、滥情,甚至胡说八道的作品们,正在以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数量印发着。那些以“正说”、“戏说”、“水煮”、“品尝”为乐,以讲坛为书场,以糟塌祖宗为能事的混蛋们(请允许我骂一句),正在一夜成名。 中国读者们,如果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