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制药宝典-第十章制药微生物菌种建立.ppt

微生物发酵制药宝典-第十章制药微生物菌种建立.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篇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 第十章 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 10.1 概述 10.2 微生物生长与生产的关系 10.3 制药微生物菌种建立 10.4 制药微生物培养基制备 10.5 灭菌工艺 10.6 微生物发酵培养技术 10.7 发酵工艺过程的检测与控制 10.3 制药微菌种的建立 10.3.1 新药生产菌种的选育 10.3.2 菌种保藏 10.3.3 菌种库建立与质量控制 制药生产对菌种的要求 1.遗传稳定性:能长期繁殖,不易变异和退化。纯种,无杂菌及噬菌体。 2.易生长性:生长旺盛、迅速; 4.容易培养性:条件易控,利用价廉易得的原料。 3.抗污染性:自身保护机制,抵抗杂菌污染能力强。 4.经济性:发酵周期短,产量高,良好经济能力。 5.突变敏感性:对各种诱变较敏感,提高的潜力大。 自然分离 目的:出发菌的获取 样品的采集:大陆表层土壤,海洋水体 预处理:根据分离目的和微生物的特性。 温度;化学处理;离心、膜过滤 培养基:选择性,营养和pH;添加抑制剂。 分离方法: (1)稀释法:无菌水,生理盐水,缓冲液 (2)滤膜法:细菌在膜上,放线菌进入培养基。 培养条件:温度。放线菌:25-30℃,32-37℃,45-50℃;7-14天至1月。 药物的筛选 琼脂扩散法——活性测定: 非致病菌为对象,筛选生物活性物质。 耐药和超敏菌种。 HPLC、LC-MS等,分析鉴定活性物质。 靶向筛选 高通量筛选 高内涵筛选 生产选育 概念: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根据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的菌种筛选过程。 应用: (1)菌种的提纯复壮。(2)防止退化,稳定生产水平。1年1次。 过程 诱变育种 概念:人为创造条件(诱变剂处理),使菌种发生变异,筛选优良个体,淘汰劣质个体。 物理类:紫外线,快中子,激光,太空射线。 化学类:碱基类似物,嵌合剂,亚硝酸。 生物类:噬菌体,转座子。 诱变方案设计 出发菌种的选择:较高产,对诱变剂敏感。 诱变剂的使用:交叉使用多种,合理组合。中等剂量(80%致死率)。 选择压:施加一定的选择压,获得耐药菌株。措施:添加抗生素,提高前体浓度,增加产物浓度。 诱变育种流程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概念 通过化学或物理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种类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杂合细胞,产生兼具两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新细胞。 特点:有一定的定向性,效果显著。 基因组Shuffling过程 突变:随机突变获得单个性状优良的菌株 重组:多个菌株的原生质体混合、融合、再生,形成第一个融合库(F1) 筛选鉴定:获得有益突变积累的新性状菌株 多轮循环:再次融合,得到融合库F2、F3、F4……., 筛选鉴定…… 结果:消除有害突变,组合有益突变新菌种 生长曲线(选择压2.5M) 10.3.2 菌种保藏 原因:菌种经过多次传代,会发生遗传变异,导致退化,从而丧失生产能力甚至菌株死亡。 目的:保持菌种原有优良特性,延长生命时限,长期存活、不退化,不污染,随时为生产供菌。 原理:使菌种代谢处于不活跃状态,即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措施:物理和化学方法(温度:低温;水分:干燥;氧气:缺氧;营养;缺乏) 10.3.3 菌种库建立与质量控制 依据: GMP对药品生产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建立各级种子细胞库,实施种子批系统管理,进行验证 确保菌种的稳定、无污染,保证生产正常有序进行。 建库的流程 菌种库的质量管理 保藏机构-中国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 Center for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CCTCC)。 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下设9个库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 General Microbiolog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enter (CGMCC),微生物所(真菌和细菌);武汉所(病毒) 抗生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ACC):中国医学科学院抗生素所,四川抗生素所,华北制药集团抗生素所 保藏机构-国外 WFCC:World federation for culture collections, http://www.wdcm.riken.go.jp/wfcc.thml 美国的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 日本发酵研究所IFO: Institute for Fermentation, Osaka, Japan 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 National Collection of Type Culture, London, UK 小结与要求 生产菌种选育:自然分离获得出发菌种,生产选育、诱变和原生质体融合、Shuffling,提高菌种生产性能 菌种保藏:防止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